胡陈乡全景通讯员 张露露供图
乡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离不开一个好的集体领导班子。过去的10年,宁海县胡陈乡凭着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从“欠发达”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国字号“生态乡”,绿色经济也成为农民脱贫的支柱产业,这些进步离不开乡里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
“老祖宗留下的这一方山水,想尽办法利用起来,不仅要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好的人居环境,更要带来发家致富的机遇。”宁海县胡陈乡党委书记张微燕动情地说。
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 教乡里们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地处宁海县东部山区的胡陈乡,曾经因为交通不便、产业相对单一,多年被打着“欠发达”的标签。而如今,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环境优美”“生态休闲”等成了代名词。每年,慕名而来品尝农家美食、采摘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好奇,张微燕以“垃圾革命”为例,分享了乡里领导班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
走在梅山村的路上,没有大垃圾桶却也很清爽。原来,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只装有芯片的家用智能垃圾桶。每天清运员开着智能采集清运车来收集垃圾,村民只要将自家垃圾桶放至清运车的称重扫码区域,就能自行完成称重、读卡,集满后的分类垃圾桶会被运至相应的地方处置。
梅山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次试行“垃圾分类”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但要改变部分人固有的习惯与想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因此,村干部、村党员做了大量背后工作,刷新村民的观念。
村党员叶婉芳负责挨家挨户上门教乡里们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别看就是动动嘴皮子的活儿,接到任务后压力不小。
“垃圾分类太浪费时间了。”“厨房的垃圾、其他垃圾都要分开,太繁琐了。”刚开始,叶婉芳常常遇到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觉得是没事找事,垃圾仍旧乱丢乱放。
跑一趟不够,再跑一趟,反复说反复演示。到现在,大多数村民都能做到,80多岁的阿婆一定要等到垃圾车来了才肯把垃圾袋拎出来,防止流浪猫狗偷吃。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县的垃圾智能分类试点村,梅山村实现垃圾分类的智能化管理,短短两个月村民的分类参与率达到96%,环保理念在村里深入人心。
吸引投资者在当地建抹茶园 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亮点
胡陈乡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70%,水资源质量在Ⅱ类以上。这样的地理优势,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果蔬的绿色有机。
在政府与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胡陈乡第一产业如水蜜桃、土豆等平均亩产效益较周边乡镇高出20%以上,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如何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前提下,拓展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一年前,我们听说有日本投资者想在国内建一个抹茶基地,合适的园区还没找到。而胡陈乡‘硬件’条件完全不输,如果能引进对于整个乡来说都是好事。”得知消息后,张微燕等乡领导班子决定试一试。
在此之前,听说投资人已在贵州、山东等地找了很久,就连浙江丽水也去过,但一直没定下主意。
“建抹茶园不同于其他的农作物,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土壤、空气和水等指标样样要监测。”提前做过功课后,第一次见到乡里的招商小分队,胡陈乡就递给投资者乡里近一年的环境监测数据报告。
满满的诚意,让对方产生了兴趣。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投资者先后几次到胡陈乡实地考察,角角落落都走了一圈。最终,看中了乡里一片田地,据悉,项目建设投资金额约有1个多亿。今后,抹茶加工与制品、抹茶工艺与文化等都将在当地有基地,打造胡陈乡“美丽乡村”建设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