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甬城大学生热衷公益创业 帮银发族找回自信撬动大难题
2018-07-25 08:05:59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善荷计划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吸引众多大学生参与。(蒋炜宁摄)

  在“繁星文社”里,董老师在教孩子们下围棋。(蒋炜宁摄)

  制图徐胜男

  公益和创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两者一旦结合,却能产生能量巨大的化学反应。

  公益创业,可以通过商业化手段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在社会治理日益深入的当下,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建设和社会创新越来越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植力度不断增强,给公益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发达国家,包括公益创业在内的非营利部门就业人员占比在10%至12%,而国内仅占1%至2%,这意味着当下公益创业的发展空间极大。

  宁波的公益创业进展如何?还需哪些助力?请看记者调查。

  帮银发族找回自信 小项目撬动大难题

  昨天,“银巢养老”正式注册满10个月。

  这家社会服务机构由公益创业而来,着眼于帮助老年人实现从被服务到服务社会的转变,解决日趋严重的社会养老问题。两年前,“银巢养老”的负责人李靖慧还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大二学生。在一次调研中她发现,宁波很多55岁至70岁的老人身体尚好,也有服务社会的本领,却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同时她也敏锐地发现,在老人们所居住的同一个小区,许多孩子在书法、手工、国学等方面的培训需求旺盛。让有一技之长的老人给孩子们上课,低于市场的收费能让双方得益——老人有事可做还能创造价值;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本领,家长则能免去奔波之苦,省时省力。

  2016年,经过各类创业大赛的打磨,“银巢养老”项目在鄞州区繁裕社区悄然开张。6位退休老人开出了针对本社区儿童的首期才艺培训班,国学、乒乓球、象棋一周一次,每次两节课,20名儿童成为首期培训班的学员。

  反响好得出乎意料,这坚定了李靖慧持续做公益创业项目的决心。

  历时2年,“银巢养老”从传统大学生赛制型项目变身为一家社会服务机构,中间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运用商业模式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宗旨不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精准:

  拆迁安置小区金家漕社区老年人口居多,那就“以老养老”——让老年人教老年人唱戏、练书法、跳舞等,随后组建的老年文艺队还承接商演项目。

  在宁广社区,“银巢养老”对老人和孩子进行同步开发,一方面开出针对老人的益智类课程,比如玩转微信、拍美照等;另一方面招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给孩子上国学、手工等课程,到课率高达九成。

  一位家长认为,一学期收费200元左右,能上12节课,这样的培训课性价比高。而授课的老人一学期下来有数百元至数千元的收入,这让他们在发挥余热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而在社工们看来,原来被动养老的社区居民重新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这种改变令人惊喜。

  如今,“银巢养老”已和泰安、金宁、南裕等30多个社区开展合作,服务对象覆盖3万多名老年人。

  今年年初,“银巢养老”实现了盈亏平衡,社区纷纷向它敞开大门,上半年接连谈下多个合作项目。前些天,“银巢养老”搬离校园,正式入驻鄞州青年公益创业实验园。下一步,李靖慧的团队打算成立一家长者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滚动整合各社区的“银发资源”,帮助老人们实现二次价值开发,然后对外承揽业务。

  高校大学生开先河 公益创业热潮涌动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模式,意在引入商业手段提升公益组织的造血功能,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公益创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盛行,在国内则起步较晚,前些年出现的善淘网是其中一例。它通过网络募集二手物资,翻新后在网上销售,盈利部分被用来做公益服务。

  公益创业的收益有两类,除了政府或社区购买服务外,还有公益创投机构的资金投入。

  “得风气之先的高校,比较早地接触了公益创业。”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余志伟告诉记者,2007年,国内几所高校开始涉足公益创业领域;2014年,已有近

  百所高校参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在那年启动了公益创业项目。目前,该校已连续举办四届公益创业大赛,前三届均面向校内学生。第四届面向全市青年,共收到127份参赛书,参赛者来自各大高校和本市部分社会公益组织。4年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公益创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从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帮助残疾人就业、为环卫工人寻找休息场所,到开设助贫商铺、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养老、公益旅游、支教+慢生活等。

  据余志伟观察,这些年一些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也在慢慢往公益创业上靠,但转变并不容易,有的缺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的经济上完全依靠赞助。

  鄞州区社区工作协会会长古丽说,一些企业和街道、社区对公益创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丰社区辖区内有300多家企业,今年3月,社区成立了“益·丰巢”平台,孵化能够创业的社会组织。

  公益创业者有三大来源,一是大学生,二是转型后的社会公益人士,三是一些发挥余热的老同志,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现在的大学生与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特别是一些家境优越的孩子,有社会责任感还乐于奉献!”采访中,几所高校的辅导员坦言。

  “前些年,很多人认为公益就是公益,创业就是创业,公益不能谈钱,创业就得谋利。现在,社会对公益创业用商业化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越来越认同。”一位长期从事社会组织管理的基层民政干部举了个生动的事例:一家区级检察院打算把“涉案未成年人社区监管”这一项目拿出来,托其寻找一家社会服务机构来运作。今后,越来越多的部门会把这类事项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发包给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对公益创业的扶持力度日益增强。两年前,江北区成立了全市首家公益创投交易所。今年,鄞州区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联合成立了益立方社会组织研究院,与善园合作成立社会组织创新营地。同时,该区构建了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从方案策划、方向引导和政府服务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着力引领品牌组织向社会企业发展。记者还了解到,从今年起,全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项目实现了单列。

  “去年底只有100多家,今年上半年又增加了100多家,还在持续增长中。”一位公益创业者跟记者聊起在区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创业机构时,为它的蓬勃发展而感到欣喜。

  资金人才制约发展 落地生根仍需时日

  从初创到落地生根,公益创业机构“走”得有些艰难。

  李靖慧不无遗憾地说,当年与她一道启动公益创业项目的团队有10来个,最终存活下来的仅有她所带领的“银巢养老”。一位多年前就频频组织公益创投大赛的民政干部坦言,当年非常契合市场需求的项目最后大多不了了之,看着让人心疼。

  公益创业机构的最终走向有二:一是社会企业,需在工商部门登记;二是民办非企业也称社会服务机构。在初创期,公益创业者更倾向于到民政部门登记,便于承接政府服务项目、公益项目。几位大学生公益创业者说,注册需实缴3万元或以上资金的规定,导致一部分创业者由于资金问题放弃或延缓注册。针对社会企业或公益组织的许多政府招投标项目,因没有机构认证无法参与,也给他们的日常业务洽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只能作为项目做一个结一个。

  数位投身公益创业的大学生说,这一领域比较特殊,前期资金不多,工作人员工资比市场上的平均工资还要低;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获得公益创投机构的资金投入,为防资金链断裂,前期以承接现做现结类项目为主。据悉,成都、深圳等地已出台了注册补助资金政策,还有一系列免息贷款等,以解公益创业者初期的资金之急。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连续四届推出的200多个公益创业项目中,“银巢养老”开了大学生注册社会服务机构的先河。在余志伟看来,公益创业如果突然火起来,这背后会掺杂很多功利性,最佳的状态是持续发展。目前,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多,最令他忧心的是团队和人才培养不足,导致“接不牢”。记者的调查也印证了他的观点。纵观国内高校,开展公益创业人才培养的很少,系统化的教学更是罕见。宁波仅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办起了益立方公益学院,每年招收30名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全体学生要求有公益实践学分。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各高校将公益创业纳入正规的课程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细胞。余志伟呼吁:以社区为单位孵化一批公益组织,以项目承接方式解决部分社区治理问题,引导专业机构入驻,并吸收一线社工参与。

  采访中,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说,如今公益创业项目各个部门都在推出,他们建议,把多部门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交流与孵化的平台,使创意和各类资源时常碰撞,由各领域专业人士扶持,支撑一个个公益创业项目持续成长。(蒋炜宁)

  40岁以下高学历人群成为社会企业主力军

  近日发布的《生生不息:中国社会创业家新生代数据画像》显示,公益与商业的融合之道正在凸显,更多的资源正在投入社会企业中。报告指出,社会创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促进中国社会与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为4年,40岁以下高学历人群成为主力军,工商注册和社会组织形态各占一半,以成长期和初创期组织为主。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这五个省(市)容纳了60%以上的社创之星。

  近60%的新兴社会创业者是那些善于发现社会需求先机的人。调研数据显示,社会创业新生代的服务领域广泛,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17个方向均有涉及。其中,教育、文化艺术、扶贫、养老、心理、残障、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最受关注。一半以上的创始人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满腔热忱,“非做不可”。

  公益创业:自我造血焕发活力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公益创业的队伍中。

  做公益需要成本。公益团队如果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或社会捐款来开展活动,就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公益创业,试图通过商业化手段来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是一种既能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又可让多方受益的公益发展新思路。通过公益创业,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此来支撑团队运营,并把公益项目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在我市,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为己任的社会服务机构“银巢养老”,已和泰安、金宁、南裕等30多个社区开展合作,服务对象覆盖3万多名老人。今年年初,“银巢养老”实现了盈亏平衡,相信这支团队能在助老公益路上走得更远。

  我市公益创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创业者不乏创业激情与志愿服务精神,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引导,他们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生力军。(王芳)

标签: 公益;创业;大学生;养老;银巢养老;创业大赛;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创业项目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