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村一角
正月里,每天三千余名游客来到被誉为“北山游步道下的璀璨明珠”——江北洪塘鞍山村,感受保国寺晨钟暮鼓,体验田园农耕文化,或登高望远,或河边小憩,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座乡村民居就是一道怀旧风景,一道农家土菜就是一份童年回忆......鞍山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整饬村庄环境,打造洁美村庄,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成为宁波市民休闲的后花园,同时引来各路社会工商资本的目光。“美丽经济”成为村庄发展的新引擎,美丽成果市场转化成效显著,鞍山村走出了一条都市近郊村庄发展新路子。
鞍山村的墙绘
因地制宜,农旅融合引领乡村振兴路
“身边风景同样精彩!过年不想出远门,所以就近来周边农村体验下乡村慢生活。鞍山村就像一个大景区,就半小时车程,既可以登上游步道,欣赏山林美景,也可以坐下来品尝农家美食,在民宿住下听鸡鸣犬吠,看看近郊的田园风光……”来自鄞州的市民王先生直点赞。
鞍山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集约化现代农业的条件。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城市和乡村社会资源化及文明成果的重要驱动力。
但鞍山村山林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吸引游客的“魔法石”,最终变成鞍山村的“金山银山”。鞍山村离宁波市中心仅12公里,交通便利。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为鞍山村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鞍山村的传统农业被打造为田园农耕文化,同时依靠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功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客多了,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也自发配套起来了。村民从司空见惯的田园村舍中,“淘”到了生态旅游的“金矿”。随着民宿经济的发展,民宿又可以成为载体和平台,通过挖掘本地的农副产品,打造成农创产品,让更多人知晓并喜欢上当地的农特产品。
鞍山乡村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响,这也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北京大美亲子投资有限公司将周边土地集中流转,打造田园综合体,而鞍山村也把农民自己搞农家乐、民宿的美丽乡村1.0版本,升级到引进工商资本、把沉睡资源唤醒、把闲置资源流转过来、让农民得到租金股金薪金的美丽乡村2.0版本。单一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市场专业资本力量的介入,为农户收入系上了“安全带”。
鞍山村的民宿
规划优先,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农旅产业
农旅融合中,单一地打拼是无法聚集人气的,只有抱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抱团发展,规划先行。全域旅游开发中,政府、资本、农户的力量缺一不可。采访中,江北区农水局局长孔宇告诉记者,全域旅游是目的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理论,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实现区域“山水林田湖草路村镇”的“天人合一”型发展,实现区域内利益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实行党政统筹,可以提升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领导协调能力,从顶层设计解决全域旅游的布局与推进问题。
鞍山村一方面请区里、街道对村庄发展进行支持,同时汇集了村里的名人、企业家,组成了乡贤理事会,共同出谋划策。“经过充分的酝酿,我们渐渐确定了一条适合鞍山村这个城市后花园的发展之路,就是把田园变花园、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员工,带领大家共同奔小康”,鞍山村党支部书记邬明忠说:“一个村庄要发展,上级政府的顶层设计,村级班子的坚强领导,村民素质的共同提升,三者缺一不可。”
为打造有特色的村庄,村里请了设计师为村庄进行了规划并改造村口墙门外立面,请了宁大设计学院的师生进行墙绘,与专业的园林设计公司合作,打造园林景观。
然而,在农旅融合过程中,土地和规划成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项目由于用地限制以及上位规划限制,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对土地如何进行利用和规划,需要在农旅项目推进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洪塘街道对洪塘北部村落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农村提升、旅游产业等进行了全方位规划,确立了以水系、田园、村落为综合载体,以深度乡村“慢生活”体验为核心产品的美丽乡村度假胜地建设定位,重点是深挖地域特色禀赋,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在江南千年水村营造“垄上花、舟中行”的诗意景观,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之后,旅游集群发展是做大做强农旅产业的又一重要条件。洪塘街道立足农旅融合、全域开发,对上沈、周陈、后张、鞍山等北部片区村庄20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加上原都市农业园区2000多亩土地,形成了近5000亩的农旅融合发展区域。
鞍山村的民宿
能人带领,乡村多元化经营走上致富路
如今的鞍山村,依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农家乐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一开始,对于试水休闲旅游业、挖掘“生态黄金”这条路谁也没有底。
从鞍山走出去的经济能人王少华就做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小在鞍山村长大的王少华,看到了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机会,在外闯荡多年后返回故里,把奶奶家的老宅改造成了民宿,取名“老樟树”,营业后一炮走红。她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尝到了民宿经济的甜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村民经营能力、市场意识等都较为有限的情况下,鞍山村通过请回经济能人的形式,让他们的成功成为村民致富的榜样,带动全村百姓走上致富路。
成为市民“后花园”的鞍山村已是“美丽经济”新热点,30多户农户参与到旅游休闲产业中来,农家乐、茶室、民宿、酒坊、农耕体验馆等业态组成了完整的休闲产业链。市民可登山赏景,也可住民宿体验乡村风情;可品茗小憩,也可挥汗如雨体验农事劳作。婉约细腻的“蔷薇人家”,高雅精致的“后会有期”,古色古香的“老樟树”……一家家民宿各有千秋,自成韵味,鞍山已成为宁波“民宿高地”,吸引着都市人在这里放空自我、寻找乡愁。民宿运营已经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旅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凸显,3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自产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明显,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单一的民宿经济发展空间有限,王少华、郑思忠等一批在外打拼多年的经济能人,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意识到鞍山村应该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能仅仅依靠农家乐、民宿经济产业,而要发展亲子、养老结合的旅游休闲产业,同时由专业运营团队把这些点串联成一条鞍山独有的动态旅游线路,做好留客文章。
“环境治理、网格管理、村民素质提升都是在夯实基础,村庄的振兴核心还是产业,如何找对适合鞍山村发展的产业是重中之重”,洪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范胜兵说:“从鞍山村这几年发展情况来看,推动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从而带动农民收入提高这条路应该是走对了。”
村民离土不离村,市民离尘不离城。如今,鞍山村这块承载着江南风情的馥郁大地,一幅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都市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情速递
鞍山村东接保国寺旅游胜地,南环慈江河,西与荪湖交界,北倚马鞍山与汶溪。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6亩,山林面积1979亩。 全村户籍总户数491户,人口1208人,外来人口暂住人口1319人,村民代表51人,党员58人。截至2017年年底,鞍山村村级总资产5454万元,去年农民人均收入2.58万元。村庄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庄、省民宿集聚村、省卫生村、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最洁美村庄等荣誉称号。(徐欣整理)
它山之石
桐乡乌村
乌村位于桐乡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处,紧依京杭大运河,总面积450亩。全村围绕江南农村特点,内设酒店、餐饮、娱乐、休闲活动等配套设施,是一个用“休闲度假村落”的方法打造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乌村是对原有的自然村乌镇虹桥村整治改建、重新规划建设而来,保留了搬迁农房和原有村落地貌。以江南农村风情为主题元素保留了原有老房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房屋1800平方米,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旧时乡村风貌。乌村农业占地23000平方米,每天有几十种活动可供游客参与,除了体验采菱、捉虾、捕鱼、耕地、扎稻草人等地道农活,还可以重温儿时的文体活动,学习做风筝、藤草编制、农民画等田间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