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年纪大了,去一趟县城不容易,来来回回要花去一天的时间,没想到法院把法庭‘开’到我家门口了,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得知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巡回审判“开”进村里时,家住偏远地区的畲族村民钟小英连声感谢。
当天,景宁法院工作人员来到畲族村寨吴山头村,在这里开庭审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横幅一拉,桌子椅子一摆,原被告牌一放,再庄重地挂上国徽,不到10分钟,一个简易审判庭就这样搭成了。审判席、原被告席、打印机、电脑、录音录像机及电子监控设备一应俱全,庭审现场也坐满了前来围观的群众。
随着法官和原被告双方就坐,法槌一敲,案件正式开庭。这已经是该县人民法院今年第10次将法庭“开”进农村,“开”进一线。这天,在承办法官罗美娟的耐心调解下,案件得以调解结案。从案件开庭到达成调解协议,刚好用了半小时。
景宁位于浙南山区,全县85%以上的畲族人口聚居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根据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畲汉民族聚居等特殊县情,该县深入推进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创新民族特色司法审判方式和服务机制。
针对当事人交通不便、群众关注度较高以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等案件,法院将法庭搬进田间、村头、农家小院,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诉讼,减少群众诉累,提升审判效率。
“在平时的法庭里,气氛比较严肃,当事人双方对立情绪也比较浓;到当事人家门口后,免去了他们来回的奔波,省时省力,在村头开庭更接地气,拉近了距离感,容易让原、被告双方敞开心扉,提早达成调解。”法官罗美娟说,既能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也有利于促进基层矛盾在基层化解。
就地立案、预约开庭、上门普法,在景宁,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各类纠纷。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单纯听法律条文很难理解,让我们近距离观看庭审,又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大家都很有兴趣。”吴山头村村民雷根土告诉记者。
参加了五次巡回庭审的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应治政表示,用以案释法的方式给村民解释法律法条,通俗易懂。巡回法庭,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还收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宣传效果,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也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
针对部分畲民因与汉族法官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沟通不畅等问题,该县进一步加强巡回(双语)审判,并抽调审判经验丰富、熟悉乡风民俗的畲族法官加强巡回审判力量,专门成立以“丽水市劳动模范”雷方忠等畲族法官为办案主力、15名畲族干部“耆老”辅助调解的“畲乡雷法官调解工作室”,开展民族特色调解,更好服务畲族群众,争取实现从“化诉”到“少诉”到“无诉”。
今年以来,该县法院已实现了与全县46个民族村点对点对接,形成畲民综合司法微平台集群,开展3期双语培训班,共为畲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00余人次,送法进畲寨60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