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联城征收干部化身“老娘舅” 化解32年的邻里积怨
2018-06-09 09:52:50 来源: 丽水网-处州晚报 吴启珍 李建军 马丽飞 叶捷

  日前,在市区联城街道司法所调解室内,随着常某与季某在调解协议书上分别签下名字,一桩延续32年的积怨得以一朝化解,由此也打响了征收十组(联城街道)调处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枪”。

  这桩纠纷的缘由还得从上个世纪说起。1968年,常某从同村人手中购得一栋房屋的南半部分,1979年,青田人季某购得该栋房屋北半部分。两家原本相安无事,但1986年起因共用楼梯权属问题,两家屡次发生纠纷,并先后于1989年、1993年、1994年三次诉诸法院。虽然丽水中院已作出终审判决,但矛盾并未解决,虽在同一屋檐下居住,但两家人已不相往来。

  其实,常宅村像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在少数。常宅村北邻绕城公路西线和金丽温高速丽水北互通,新建道路联城路穿村而过。因市政道路建设多次被征用土地,部分村民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有争议,加之农户之间固有的房屋、土地权属等纠纷,导致了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了“拥堵点”,一度让征收工作停滞不前。

  为此,征收干部们全面梳理村中历史遗留问题,以常、季两家纠纷为突破口,认真当起了“老娘舅”,通过“以调促迁”全力打通征收之路。

  在征收组内,王品伟是一名有23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干部,群众基础好,这次的调解由他牵头负责。征收组工作人员夏望远是青田人,与季某是老乡。他们两人一起,不厌其烦地向当事人讲政策、摆道理,逐步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促使双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

  “当事人为获得有利于自身的结果,往往会有选择性地提供证据材料。”征收小组成员叶华飞是一名高工,逻辑思维能力强。他通过材料的相互佐证,抽丝剥茧、追踪溯源,一步步去伪存真,还原事实真相。

  同时,征收小组利用联城街道司法所所长徐丽杰是本组成员的有利条件,指定由其牵头制订调解工作制度,同时安排善于做群众工作、有政策法律知识基础、协调组织能力强的同志做调解员,将司法系统的丰富资源转化为自身优势,并将司法调解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手段。

  在该起历史遗留问题的调处工作中,征收干部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替他们“精打细算”,提供了多套解决方案,逐步软化了常、季两家人的态度,为最终的成功调解打下坚实基础。

  考虑到该起纠纷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且先后经过3次判决,文书、资料繁多,部分资料用语晦涩难懂,文面也已不易辨认。攻坚小组经过考虑,利用投影设备将资料放大显示,以便于双方确认及梳理脉络。干部们为此特意制作了房屋格局图、纠纷历史沿革表,并扫描了房契、判决文书等。

  6月6日,在联城街道司法所调解室内,征收干部将相关资料一一投影到屏幕上,并逐一讲解、分析。纠纷的梗概及细节都清晰明了、一看就懂,常、季两家人听后不住地点头称是。

  调解从早上9点开始,虽然有过辩论和争吵,但好在经过努力,双方化解了积怨,最终达成了协议。“挡在面前的最大一个‘拥堵点’被攻克了,这也给了我们信心去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让征收之路越走越顺。”征收十组副组长吴浙阳说。

标签: 历史遗留问题;街道司法;纠纷;积怨;房屋;当事人;家人;协议书;文书;干部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