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松江区沿着G60高速公路南下,第一站就是嘉兴。嘉兴也是G60科创走廊2.0版本——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三个城市之一,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兄弟团”中的“元老”。此次集中采访活动中,媒体采访团结束在上海松江的采访,紧接着就来到了嘉兴。
看成绩:科创成发展重要引擎
作为G60科创走廊最早的倡议者和推动者之一,嘉兴打造G60科创走廊具备良好基础。嘉兴是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目前拥有3个“科技”国字号: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面对3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陈新友亮出了嘉兴的科技创新“王牌”:近年来,嘉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嘉兴发展全局的核心和战略位置,加大投入,健全政策,集聚资源,科技创新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包括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显著提升,校地(院地)合作量质显著提升等。
2018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2.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新认定数达到393家,连续两年新认定数列全省第二。
此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功落户嘉兴,成为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领跑者。
嘉兴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沪杭创新辐射效果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看未来:“一城两带”发展格局清晰
在G60科创走廊未来的发展中,嘉兴怎么做?打造“一城两带”是嘉兴提出的具体路径。
G60高速轴线既是嘉兴产业发展、科创资源、功能配套的联动轴线,也是科创平台有机串联、纵横向空间链式拓展的主要脉络。“我们考虑,嘉兴G60科创走廊总体定位是打造‘一城两带’。”陈新友说。
一城,就是全域孵化之城,要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推进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把嘉兴打造成为在长三角具有特殊影响力、以全域为特征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
两带,一个是高新产业集聚带。主要依托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协同,着力推动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功能集成,打造若干个高能级和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另一个是协同创新示范带。就是要充分发挥嘉兴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沪杭对接联动,加快空间聚合、资源整合、设施汇合、文化融合,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副中心,形成长三角创新高地,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嘉兴将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空间格局。一核以嘉兴科技城、秀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大科创平台为骨架;两翼就是临沪和临杭两条产业创新带;多点,即创新网络节点。
看现场:创新主体遍布嘉兴全城
嘉兴科技城是嘉兴科创走廊建设中“一核引领”中的主要骨架,区域内聚集了一大批科创企业。
占地1000平方米的超净厂房内,高端MEMS(微电机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正有条不紊地生产中,这条国际领先生产线每年可以产出超过450万颗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位于嘉兴科技城的浙江芯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创元素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
事实上,在嘉兴,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优质科研机构源源不断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嘉兴科技城业已成为嘉兴的科创高地。2018年,嘉兴科技城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位于嘉善县的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如今也成为创新企业聚集地之一,这里依靠靠近上海的优势,正成为协同发展的样板,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成长的故事,就很具说服力。
2014年,公司总经理陈磊在上海交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到了嘉兴创业。他表示,嘉兴优越的人才政策、园区的精准服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让他决定扎根于此。“我们生产的氧传感器目前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陈磊对于在嘉兴的发展充满信心。
依靠良好的发展环境,嘉兴正在成为创新人才聚集地。截至目前,嘉兴市共拥有“国千”“省千”人才447名。随着嘉兴不断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主体将越来越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强。
从上海松江区沿着G60高速公路南下,第一站就是嘉兴。嘉兴也是G60科创走廊2.0版本——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三个城市之一,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兄弟团”中的“元老”。此次集中采访活动中,媒体采访团结束在上海松江的采访,紧接着就来到了嘉兴。
看成绩:科创成发展重要引擎
作为G60科创走廊最早的倡议者和推动者之一,嘉兴打造G60科创走廊具备良好基础。嘉兴是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目前拥有3个“科技”国字号: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面对3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陈新友亮出了嘉兴的科技创新“王牌”:近年来,嘉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嘉兴发展全局的核心和战略位置,加大投入,健全政策,集聚资源,科技创新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包括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显著提升,校地(院地)合作量质显著提升等。
2018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2.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新认定数达到393家,连续两年新认定数列全省第二。
此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功落户嘉兴,成为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领跑者。
嘉兴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沪杭创新辐射效果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看未来:“一城两带”发展格局清晰
在G60科创走廊未来的发展中,嘉兴怎么做?打造“一城两带”是嘉兴提出的具体路径。
G60高速轴线既是嘉兴产业发展、科创资源、功能配套的联动轴线,也是科创平台有机串联、纵横向空间链式拓展的主要脉络。“我们考虑,嘉兴G60科创走廊总体定位是打造‘一城两带’。”陈新友说。
一城,就是全域孵化之城,要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推进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把嘉兴打造成为在长三角具有特殊影响力、以全域为特征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
两带,一个是高新产业集聚带。主要依托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协同,着力推动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功能集成,打造若干个高能级和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另一个是协同创新示范带。就是要充分发挥嘉兴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沪杭对接联动,加快空间聚合、资源整合、设施汇合、文化融合,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副中心,形成长三角创新高地,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嘉兴将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空间格局。一核以嘉兴科技城、秀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大科创平台为骨架;两翼就是临沪和临杭两条产业创新带;多点,即创新网络节点。
看现场:创新主体遍布嘉兴全城
嘉兴科技城是嘉兴科创走廊建设中“一核引领”中的主要骨架,区域内聚集了一大批科创企业。
占地1000平方米的超净厂房内,高端MEMS(微电机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正有条不紊地生产中,这条国际领先生产线每年可以产出超过450万颗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位于嘉兴科技城的浙江芯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创元素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
事实上,在嘉兴,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优质科研机构源源不断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嘉兴科技城业已成为嘉兴的科创高地。2018年,嘉兴科技城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位于嘉善县的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如今也成为创新企业聚集地之一,这里依靠靠近上海的优势,正成为协同发展的样板,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成长的故事,就很具说服力。
2014年,公司总经理陈磊在上海交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到了嘉兴创业。他表示,嘉兴优越的人才政策、园区的精准服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让他决定扎根于此。“我们生产的氧传感器目前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陈磊对于在嘉兴的发展充满信心。
依靠良好的发展环境,嘉兴正在成为创新人才聚集地。截至目前,嘉兴市共拥有“国千”“省千”人才447名。随着嘉兴不断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主体将越来越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