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  深度解读  回应关切

城市视点

新闻追踪侠

数据新闻

独家调查

首 页

从遥不可及到紧密合作 一位招商干部眼中的沪嘉关系之变

2019-04-10 09:37:57 来源:嘉兴日报

骆颖叶主笔记者:

res01_attpic_brief.jpg

  制图 张利昌

  【撇出故事】

  人物:马军,嘉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服务局副局长(招商一局局长)

  时间推动了变化。

  在时间的长河中,嘉兴与上海,始终是两个无法孤立看待的城市。1996年,上海陆家嘴矗立起一座“嘉兴大厦”,这是陆家嘴第一幢由外省地市投资建造的大厦;2003年,“八八战略”吹响号角,提到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2017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而如今,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双方合作愈发深入。

  而人见证了变化。

  在嘉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人是最有力的见证者。

  马军2006年开始接触对上海的招商,与上海的每一次靠近、每一次互动,都是他工作的日常。在他13年的工作生涯中,见证了沪嘉关系由远及近,双方合作节奏稳准,更遍尝了酸甜苦辣。“我为在上海的那些年感到自豪!”马军说。直到现在,他还因招商工作,保持着每周至少去两次上海的频率。

  远与近

  沪嘉双城越靠越近

  嘉善与上海接壤,毗邻地区人们的方言、生活习惯等都有诸多相似。看似相近,但早年对于嘉善城区的人,去一趟上海并不容易,对于刚去上海招商的马军来说,也是如此。

  当时往返嘉善、上海两地的路比较难走,车的间隔也很久,早上从家出发,中午才能到上海。“上海看着不远,但真正去一趟才会发现,途中有种种麻烦,很花时间。”马军说。

  地理上的“远”还能接受,心理上的“远”则让马军一筹莫展。

  面对客商,当时的招商干部,要做的第一步,都是介绍嘉善。说起嘉善,当时的很多客商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个“邻居”。即便把嘉善介绍清楚了,客商们也充满了不信任。“无力感。”马军用这三个字形容当时的感受。回忆当时,马军无数次徘徊在林立的高楼间,觉得大上海“远在天边,高不可攀。”

  但如今,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地理上,距离没变,但交通方式更新迭代,高铁从嘉善到上海,只需20分钟,短则十几分钟就有一趟,长也不过四五十分钟;此外,高速1小时左右也可到达。

  另外,省际公交线路的开通、嘉善经开区至上海松江9号线的通勤巴士,以及逐渐打通的断头路,都为嘉善出行上海提供了多种选择。

  随着交通的便捷,常常往返两地的招商干部们,很少在上海租房子,更多是选择当天来回,被称为“一日招商”。“有时候和客户道别后,我到家比他们还快。”马军说。

  心理上,双方更是逐渐靠近,合作日益紧密,除了产业外,医疗、教育、人才等各方面都迈出了坚实步伐。例如去年年末签约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将以智能传感产业为主导,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智能传感谷”;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正式亮相,借力上海创新要素,助力嘉善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慢与快

  洽谈宜慢,推进要快

  上世纪90年代,嘉善经开区刚成立,整个上海滩,都是招商干部的战场,但他们的筹码,就只有一片荒地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初入上海,人生地不熟,如何打开市场?如何招商引资?谁都没经验。嘉善的招商干部们采用了大海捞针式的笨办法——跑面。找一栋写字楼,坐电梯到最高层,然后一层一层走下来,一家一家公司递名片。但是“跑面”的效果并不明显,被婉拒、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好项目更是可遇不可求。

  但就是在这样的上门、被拒,再上门、再被拒的过程中,招商人员们渐渐摸清了大上海的门路,积累下了一大批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资源,“嘉善”这一品牌,也在“马军们”的“跑面”中声名鹊起。

  辛苦的招商和服务,终于在2011年,为嘉善经开区赢得了一块“国字号”招牌,新一轮的发展号角重新吹响。这时候,招商工作一改往日“人找项目”的情况,转变为“项目找人”,每天都有无数个电话打来,询问嘉善经开区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经开区。格科微电子就是嘉善经开区的明星项目。然而事实上,嘉善与格科微的接触,从2012年前就开始了。当时,嘉善经开区了解到该公司有外迁生产基地的想法,开始与其积极洽谈,虽然短时间内没有进展,但是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联系,直到2017年成功引进落户。

  但项目一旦确定落地,一切都会按下“快进键”。为了加速项目推进,嘉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姆式”服务,红色代办员、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疑难会商……完全免去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一次次地刷新着“嘉善速度”。以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为例,项目签约落地之时,16.5平方公里园区内已签约腾空农房1531户,交地1万多亩,为新平台腾出大空间。

  “谈项目的时候要慢慢来,双方坦诚布公,这样才能避免今后的许多问题。一旦确定下来,推进的过程就越快越好。”这套“慢与快”的理论,一直指导着马军和同事们,也成了嘉善产业接轨上海的一把“金钥匙”。

  【捺出态度】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上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讲话,激发了沪苏浙皖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也打开了长三角各城市的发展新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我市的优劣势分别在哪里?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长久以来,嘉兴与上海的地缘优势一直是接轨中的重要筹码,但随着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各城市到上海的时间不断缩短,地利优势被不断缩减。“只有苦干、巧干、实干,才能有所作为。”马军用13年的上海招商经验,总结成接轨6字箴言。

  一栋栋写字楼去“跑面”,几个人挤在一间出租房内,下苦功招引项目,这是苦干;从营商环境入手,从以商引商入手,不断增强城市品牌吸引力,这是巧干;抓项目、抓落地、抓有效产出,注重为当地百姓带来的收获感,这是实干。马军的经历也是许多招商干部的经历,更是许多奋斗者们的经历。

  正是在他们的苦干、巧干加实干下,我市迎来了众多优质项目,点燃了经济发展新引擎;百姓也可以享受来自上海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幸福感节节攀升……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马军一直信奉这句话。

责任编辑:吴越
分享到:
独家调查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