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的爱人小丁在鼓励他。
昨天上午,95后小伙子小陈躺在病床上,温热的血液从他身体内缓缓流出,在血液细胞分离机里一点点地分离出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将给一名7岁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一场生命的接力由此开始。
这位善良的小伙子来自浙江省荣军医院(市第三医院),他是我市今年第一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我市第43例、浙江省第458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能救一条命就救一条命”
“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酸吗,胸还闷吗?”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小陈的妻子小丁一起来到他的病床前,小丁一进门就连声询问。
为了顺利捐赠造血干细胞,小陈5天前就住进了杭州的这家医院。这几天,他每天都要打两针动员剂,调动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让它们跑到外周血里面,从而可以通过血液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打了动员剂后,人体会出现酸痛、头晕甚至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症状在小陈身上都一一呈现。这几天,夫妻俩分隔两地,只能通过微信交流,小丁知道丈夫的情况后有一点担心。小陈却微笑着告诉她,自己一切安好。
病床旁的采集袋里,红色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正在一点点地增加。小陈的两只手臂都连接着针管,新鲜的血液自一边流出至血液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再从另一边流回体内。
小陈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在单位的号召下加入中华骨髓库(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留下了血样。2018年9月,他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的血样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对成功。2个月后,小陈做了进一步的配对检查,定于今年2月进行造血干细胞捐赠。
“以前,我也初配成功过几次,但都没有下文,有的是病患的原因,有的是进一步配对不成功。造血干细胞真正匹配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这种情况下,能救一条命就救一条命。”小陈说,为了提高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质量,这几个月来,原本身体素质就不错的他更加注意锻炼和饮食,“一定不要因为我的因素,影响这次捐赠。”
希望亲爱的孩子早日康复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缓慢地进行着。小陈由志愿者陪着聊天,或者由妻子喂水、喂饭,倒也不觉得时间难熬。
小陈说,家人与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好的安慰,妻子是第一个支持他的人。“她也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得知我配对成功后,她和我一样觉得十分难得。尤其是得知对方是一名7岁小朋友的时候,她更加支持我捐献。”
小陈的父母刚得知消息的时候是强烈反对的,小陈给他们做了不少工作。“作为医务人员,我知道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到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小陈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没有损害,还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把这些给爸妈讲了好几遍,终于让他们放了心。”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期间,医护人员一直陪伴在旁,时刻监察着小陈的状态。“小陈的善举值得全院学习。”浙江省荣军医院(市第三医院)纪委书记杨雪明告诉记者,该院每年都会宣传动员职工参与志愿活动,小陈是该院第二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捐赠完成后,医院将安排他休养一段时间,让他的身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4个多小时后,小陈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省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立刻启程前往机场,他将搭乘最近的一趟班机,把这袋“生命的种子”送到受捐者身边。与造血干细胞一起送去的,还有小陈写的祝福卡片:“给亲爱的小朋友:希望你早日康复,在以后的日子里开心快乐!”
嘉兴市骨髓库志愿者有6995人
据了解,小陈是嘉兴市今年第一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我市第43例、浙江省第458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播下一颗生命的种子,给那些亟待救助的人以重生的希望。近年来,我市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乃至遗体器官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是嘉兴人大爱无疆的最好呈现。”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吴海松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十字组织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400多家村(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这些基层组织的科普、宣传和动员,进一步了解了捐赠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据统计,去年,全市新增造血干细胞入库564人,累计达到6995人。除了造血干细胞外,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共963人,累计实现捐献50人;遗体捐献登记共312人,累计实现捐献65人。与此同时,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活动,多次护送“生命种子”赴移植地,收获点赞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