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同织一张就医网 共护百姓健康 桐乡医共体试点一周年
2018-09-14 09:29:5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胡宇翔  通讯员 郭小梅 夏滨彬

  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家住屠甸镇的王美娥老人为看病每个月都要往桐乡市区跑。而如今,市级医院专家主动“下沉”、远程会诊拉近医患距离……王美娥就医不用再多跑路,每个月在“家门口”等着专家医生来。

  桐乡医共体改革试点正在改变每一个桐乡人的“就医路”。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9月,桐乡作为全省首批11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嘉兴市唯一试点,在原有的医联体建设基础上,开启了“同织一张就医网,共筑百姓健康路”的医共体建设探索之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浙江考察公立医院综合医改时认为,桐乡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举措扎实,富有成效。  

  一家基层卫生院“华丽蝶变”

  帮扶合作让病人留得下转得出

  距离沪杭仅100公里之遥,离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不足7公里,技术较为薄弱、设施较为老旧的屠甸镇卫生院在过去多年里无奈沦为当地老百姓的“第二”或者“第三”选择。可就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依托医共体平台,这家小小的镇卫生院实现了“华丽蝶变”,成了多数小镇居民就医的首选。

  看病就医,感受最深的就是老病患。从去年11月开始,王美娥从跑市区“找专家”变成了在镇里“等专家”。她常看的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沈诤每周定期“下沉”到屠甸镇卫生院,为当地患者看病。“我过来看病只需要不到10分钟,省时又省力。”王美娥说,最近她的血糖指标不太稳定,腿上有些水肿,上周沈医生就在这里为她调整了相关药物。

  有一些当地患者本来就是沈诤的病人,就医问诊都留在了当地。经过口口相传,不少当地人也开始找沈诤看病。“我每周二、周三两个下午都要来,每次看20到30个号子,常常忙到推迟下班。”沈诤说。

  建立医共体后,根据当地实际,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妇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定期在该卫生院坐诊、查房和带教。依托优质“下沉”专家,屠甸镇卫生院整体就医人次增多、检查项目增加、重开住院综合病区……一系列连锁效应开始显现。据了解,今年1到7月,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驻屠甸的专家团队共计开展诊疗1235人次,教学查房30多次;同时屠甸镇卫生院门诊达11.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了10%。

  “依托医共体实现了专家下沉和双向转诊,我们做到了,患者既能留得住,也能转得出。”屠甸镇卫生院院长富东伟透露,跟石门、乌镇一同被列为养老(助残)康复服务中心试点单位,该院已经开始对住院楼进行整体改造,将开设综合病区及医养结合康复病房,约开放50张床位,预计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屠甸镇卫生院的成功经验是桐乡全市医共体建设后,基层医疗机构“复兴”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以来,桐乡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龙头联合市内其他1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3大紧密型医疗集团,根据“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基本要求,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资源、人才、管理“三下沉”,突出打造智慧医疗、医养结合、中医基层化等特色,基本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据统计,今年1至7月,桐乡全市双向转诊为3819人次,基层就诊率达到67.72%。全市10多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受益。

  一剂“苦口良药”受欢迎

  中医基层化拉近医患距离

  医药体制改革中,改革执行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老百姓最迫切的就医需求,什么才是老百姓最欢迎的医疗服务?”其实,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药到病除”。

  过去有一种怪病一直困扰着家住高桥街道的马德仁老人,因为年轻时淋过一场大雨,他体内湿热未清,常常感觉身体疲劳、干不了体力活,小便一直呈深褐色。多年来,他反复就医无果。一年前,他在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请来自桐乡市中医医院的“下沉”专家孙利祥诊治。经过较长时间的中药调理,马老伯身体乏力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小便颜色逐渐转为正常,他和家人都感觉很神奇:“困扰我几十年的老毛病竟然治好了。”

  “中医讲辨证论治,从病根入手,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孙利祥医师介绍,针对患者体内湿热难驱,对症下药用了一些祛湿化热的中药,果然见效了。“在基层,中医治疗切中了老百姓的需求痛点,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深受百姓欢迎。”

  随着中医基层化的不断深入,不仅在高桥,桐乡市级医院“下沉”的中医专家几乎都非常受欢迎。“市级专家坐诊频繁、报销比例高、中药煎药取药方便……老百姓乐于在基层看中医。”桐乡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柴敬杰说,根据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该医疗集团制定了以中医共联等为抓手的“五大共联”,坚持把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结合党建联盟、信息化等内容打出“特色服务牌”,努力提升基层就诊率和基层全科医生的诊治能力。

  自去年9月以来,桐乡全市各个医疗集团都非常重视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将“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的理念落到实处,鼓励资深中医师“手把手”将传统中医药诊疗手段传授给基层全科医生,不断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双向转诊的有效格局,给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医医疗队伍。

  “在各项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医共体建设要形成长效机制,要体现基层医护人员的价值,从薪酬、职称评定、荣誉、学习交流机会等多方面下功夫,要让基层医生有奔头、有甜头、有行头。

  据了解,今年以来,桐乡市3个医疗集团安排中医专家“下沉”基层卫生机构90余人次,开出中医药处方32万余张,同比增长33.29%。  

  一张服务网络正在编织

  信息化确保患者“看得上病”

  前不久,家住崇福镇的吴天华患上了怪病,反复咳血。接诊的内科主治医师章英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连线了邵逸夫医院呼吸科专家应可净,并对患者进行了“面对面”会诊。根据专家的建议,患者接受了对症治疗,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十分注重智慧医疗建设,在集团内已建立了10多个“云诊室”,同时还建立了心电会诊、影像会诊、自助结算、医生远程会诊等系统,涵盖了医疗、药剂、护理等各个方面,方便基层百姓就医。

  如今,桐乡各个医疗集团都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智慧医疗建设,诊间屏、智慧药房、“掌上医院”等纷纷上线,市级医院智慧医疗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全市“云诊室”数量超过了30个,其中绝大部分布局在基层。“远程诊疗”、分级诊疗转诊平台等智慧应用逐渐变为桐乡医生看诊时的“常规武器”。

  近年来,桐乡不断夯实网络基础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各个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构建区域数据共享中心,统一全市药品、诊疗、诊断等基础目录,积极布局健康大数据互联互通。“一年来,我们正围绕医共体的特征,努力打造体系完善、功能丰富、服务便捷的智慧医疗体系。”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各个医疗集团内的线上门诊正在酝酿当中,线上药品配送服务也将实现。“今后,百姓就医将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固有的模式,确保能‘看上病’。”

  “无论是信息化还是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建立医共体的本质首先是实现医疗集团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互联互通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和能力,在县域内实现医疗均等化和高水平医疗,破解‘看病难’。”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还跟浙江省人民医院建立起了托管型紧密医疗合作关系,省、市、镇、村四级分级诊疗体系基本确立。继而,一张多维度、长纵深的医疗服务结构网络得以成功编织。通过这张网,每一名桐乡人的健康之路将愈发顺畅、便捷而理性。


标签: 就医;桐乡;屠甸镇;看病;会诊;卫生院;中医;基层;医疗;智慧医疗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