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常山县芳村镇上猷阁村村妇徐崇永早早起床,电瓶车、公交车辗转1个多小时在8时许赶到县人民医院,为的不是看病,而是当志愿导医。这已成为她每周两次的“规定动作”。
徐崇永今年41岁,是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家庭主妇。她告诉笔者,去年2月,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到村里给独居和孤寡老人理发、洗头、修指甲,其中就包括她的父亲,让她很受触动,一个月后也加入其中。一年多时间里,徐崇永为贫困儿童改建卧室、给环卫工人送水等等,累计服务2000多个小时。如今她的丈夫、孩子及4位好友也成为志愿者。
十字路口劝导文明出行的“红马甲”,河道旁躬下身采集水样的“骑行河长”,乡间为群众跑腿办事的“跑小二”……据志愿服务公益平台“志愿汇”的实时数据,户籍人口仅有34万的常山县,已注册志愿者8.7万余名,他们组建起384支志愿服务队、28家志愿组织,活跃在常山城乡。
为推动“衢州有礼”重重落地,常山提出打造“志愿之城”。县文明办负责人说,常山是“好人之城”,志愿文化本就土壤丰厚。今年6月,常山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县里又通过搭建志愿服务阵地、建立县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引导措施,让更多人成为志愿者,放大志愿者活动功效。
在城北的天马中学旧址,一幢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平房被粉刷一新。“这边是展示区,中间是办公区,最里面是培训区。”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廖慧忠边走边说,历经10年发展,协会已有800余名志愿者,受困资金缺口一直没有固定活动场地。今年协会在统战部、民政局、团县委等单位支持下,共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新的社会阶层实践创新基地等。通过项目化运作破解资金难题。今年,县里共为志愿组织提供各类场所约3200平方米。
连日来,常山县春泥公益协会副秘书长蓝燕萍,忙着与上海某慈善组织对接农村残疾儿童资助与流动图书室两个合作项目的具体事宜。蓝燕萍相告,过去她是一支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因没有正式组织和对公账户,在争取慈善项目、筹集社会捐款时屡屡受阻,今年8月底,在县里引导下,50多名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组建了“春泥公益”。不但在两周时间内谈妥两个合作项目,志愿者队伍也增加至100多人。6月至今,全县新注册成立志愿者组织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