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乡村振兴“大云经验”:念活土地经,变身“村富美”
2018-09-10 08:16:02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杨洁 骆颖叶 通讯员 苏丽君 余小峰

  编者按:在全市“社情民意大走访、‘八八战略’大宣讲、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中,本报记者通过大走访,用心寻找“八八战略”的基层实践样本。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善大云10周年,接力十五载,大云的每一寸城乡肌理上都留下“八八战略”的思想痕迹,并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接轨上海等方面凝练出一个个精彩的“甜蜜故事”,引发市内外广泛关注。本报记者连日深入大云实地采访,今起,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深度剖析“八八战略”的大云镇域生动实践,以期启发思考,助力全市“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

  驱车进入嘉善大云镇,视野所及,是大片大片希望的田野:花香大道宽阔平整,高大优美的水杉在两侧排列成行;道路旁,绿油油的稻田连绵无际,一派田园风光;缪家新村里,一排排精美的农家别墅、一条条整齐的绿化带,彰显着农民的幸福新生活……

  “环境越来越美,荷包越来越鼓,现在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喽!”大云镇缪家村75岁的村民唐友洪,笑声里幸福感满满。

  村民的幸福感,就生长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嘉善大云镇着眼于土地这个核心要素,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把金钥匙,率先开展省级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念活土地经,变身“村富美”。去年以来,大云镇在缪家、曹家、东云、大云4个村共流转3.1万亩土地,完成2500亩样板区综合整治,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保四化”整治模式(即以保耕地为红线,通过结构优化、资源节化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美化、红利转化同频共振),一举激活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全力撬动乡村振兴大格局。

  守住一条“红线”

  结构优化、资源节化双轮驱动

  处暑之后,暑热渐消。大云镇缪家村丰乐合作社社员缪锦章开着农用车,行进在田野道路上,分外惬意。“现在我们种地都机械化了,用的都是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连撒农药都靠小飞机,比过去效率高多了!”他告诉记者,过去,土地往往被水网、地势分割成零碎小块,但大云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使耕地成片成方,很少被建设用地阻隔开来,这大大方便了机械化操作。

  2006年丰乐合作社成立之初,3个人耕种30亩地。而12年后的今天,合作社耕地增加到了1300亩,是以前的40多倍,人却只增加到8个,单人效率是过去的16倍还多。与此同时,亩产也达到了1200斤左右的较高水平。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种的‘缪家大米’品质更好,已经成了全国‘网红大米’呢!”缪锦章说。“缪家大米”身形细长,蒸熟后晶莹剔透,香气扑鼻,普通的可以卖到3元一斤,最好的卖到10元一斤,仍是供不应求。

  “长期以来,农村用地存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情况,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低小散’也逐步走上规模化道路。”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丁法强说,通过全域土地统一规划布局和综合整治,实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建成“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最大程度实现了全域布局再优化、农业功能再提升、农居环境再美化、公共服务再完善。

  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大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整治和流转,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实现了耕地增量增值。

  纵观大云耕地图斑,图斑数量连年减少,单个图斑的面积则在逐年扩大。通过整治,耕地图斑数由1681个大幅减少到1221个,净减460个;其中,500亩以上连片农田达到14片,其中千亩以上7片。从总量上来看,整治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净增4021亩,新增标准农田面积1445亩,耕地质量等级从5.9直接提升到5.4……宝贵的耕地在整治中实现了量的飙升和质的飞跃。  

  念好一本“土地经”

  产业美化、红利转化同频共振

  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做亮了农业生态的底色,还做活了农旅融合的大文章。

  “土地综合整治给我们农业主体带来发展新机遇!”最近,华神甲鱼农场负责人杨珍摩拳擦掌,准备抓住机遇由纯农业养殖向农旅融合升级。

  杨珍十年前来缪家村创办甲鱼农场,经过十年发展,去年销售额已达七八百万元。下一步,企业该往何处去?杨珍常常思索。近年来,大云镇全域旅游兴起,不时到来的游客给了她启发。“我希望游客们能走进我的甲鱼场,坐下来尝一尝,临走时再带走一些。”杨珍说。但是,让游客们愿意走进来、坐下来,需要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

  土地综合整治给她带来了机遇。农场门前的云蝶路,过去是一条导航都找不到的无名小路,在这次整治中却被修建得焕然一新,全线绿化美化,双车道再加游步道,俨然已是一条极具乡间特色的“门面”路。“这么漂亮的小路可以直接通到农场,不愁没有客人。”杨珍说。趁此东风,她也为农场修建了漂亮的入口。她计划投资发展“农业+旅游”,将现在的农场全部用于服务旅游,将养殖业务迁往另外的场地,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一条云蝶路,激发了沿线各农业主体共同的转型热情。嘉德园艺一改“鲜切花农场”面貌,正逐步转变为大花园;云端花事作为农业综合体,吸引了周边游客纷纷前来;拖鞋浜民宿精巧迷人,独具特色……一批旅游“新星”就此冉冉升起!与此同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发展全域旅游腾出了空间、绘就了蓝图,吸引了梦幻嘉善、德国啤酒庄园、世界童话王国等精彩项目纷纷入驻,连同歌斐颂巧克力工厂、云澜湾温泉、碧云花园、拳王水街等项目,共同构筑起大云镇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念好一本‘土地经’,带动产业美化、红利转化同频共振。”大云镇党委书记陆芸思路清晰。据介绍,大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引擎,大手笔推动农业退低进高、退散进集、退乱进美,助力建设“美美大花园”,发展全域大旅游。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云共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同比实现27%的高增长。

  未来,大云还将优化全域布局,规划4个功能区和1个集观光、展览、体验为一体的展示中心,通过主体提升、项目引入、业态丰富,赋予美美大花园更多活力。

  除了旅游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样助力提振工业大课题。中德生态产业园就是整治后出现的工业园区。园区厂房一改“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清一色的落地玻璃,绿化率极高,让人误以为步入了花园。正是在这座“花园”里,去年入驻项目亩均税收超2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19.5万元,大幅高于平均水平。

  打通一条“幸福路”

  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齐头并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脚点在生活富裕。“过去,我们都是靠着两只手,种田讨生活;现在,农民这里也赚钱,那里也赚钱,生活越过越好喽!”村民唐友洪的话,说出了大云农民的心声。

  75岁的唐友洪是土生土长的缪家村人。几年前,他家的11亩土地已全部流转,现在流转年租金已增至每亩1000元,此外,他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多元养老金。如今,他住在宽敞舒适的四层小别墅里,手头宽裕,生活舒心。

  “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交给大户统一经营。村里出资帮大家买养老保险,让大家月月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丁法强说。据了解,缪家村已达退休年龄的老人98%以上都能拿到养老金。土地流转金也在年年递增,去年村里共向村民发放流转金170万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另一重要效应是农房集聚。几年来,缪家村1099户居民已集中到新建小区缪家新村居住,超过全村居民的92%。集聚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备、配套完善、人气兴旺,不仅让村民住得更舒适,还给大家带来租金收入。

  唐友洪的很多邻居都将部分房屋出租。四层小楼出租两到三层,一年下来的租金收入,少则1万多元,多的有4万多元。据了解,村里共有450户都有租金收入。

  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工业提档升级,还给村民带来工作岗位。目前,村里70%的村民有工资性收入。工厂普工月工资三四千元,如果是技术性工作,可达七八千元。据统计,大云镇旅游产业从业人数由整治前的1100人,增加到整治后的1500人,工业企业新吸纳农民就业400余人,户籍农民工资性年收入人均达到3.7万元。

  “农民实现了从‘一亩三分地’到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的转变。”丁法强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对刚达退休年龄的村民,依然在工厂打工,家里有3亩地,那么他们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轻松超过10万元!

  放眼嘉善,2017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76元,同比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到1.69:1,城乡一体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大云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形成的‘一保四化’整治模式,有效激活了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样板。”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徐鸣阳表示。

  乡村土地里生长着粮食,孕育着希望,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通过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亮农业底色,发展全域旅游,绘就幸福蓝图,一条以土地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大云越走越宽广。

标签: 大云镇;八八战略;土地;整治;嘉善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