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嘉兴余新镇85岁传承人教孩子做泥猫
2018-08-01 09:59:2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陈亚其

res01_attpic_brief (2).jpg

  7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在余新镇曹王村文化礼堂举行。30多名小朋友跟父母一起参观泥猫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泥猫,并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做泥猫,通过向村民赠送泥猫,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泥猫,延续文化血脉。

  曹王村党总支部委员徐建芳告诉记者,曹王泥塑因出自曹王庙而得名,曹王庙一带民间做泥猫、泥菩萨的历史悠久。特别是泥猫,泥猫又称蚕猫,一般农民购买后置于蚕架下驱鼠辟邪,一时在周边地区成风。

  泥猫承载着曹王的历史记忆,不仅是嘉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曹王村的特色文化。余新泥猫的传承人——今年85岁的顾去宝老人、余新镇中心小学教孩子们泥猫校本课程的综合实践课老师何志法,也均是曹王村人。

  今年正值余新泥猫列入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曹王村联合余新镇中心小学开展 “追寻曹王泥猫足迹”系列活动,来自曹王村及周边村庄的30多名余新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体验非遗制作。

  泥猫制作过程中,选泥、脱模、晾干、上色等各个工艺都十分讲究,为了让孩子全方位体验泥猫制作,曹王村活动前夕足足准备了近一个月时间,仅制作所用的泥块就是专门从顾去宝老人家深挖而来,并进行糅合的青紫泥。

  活动现场,孩子们分入模脱模区、打磨区、上色区、上漆区四个区域制作泥猫,非遗传承人顾去宝和何志法老人现场指导孩子制作。“入模时要用拇指压实,脱模时要把贴合紧密的泥先去掉。”“再注意不要产生裂缝。”……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打磨好的泥猫底模上上了白底色,再用毛笔画上黄、红、绿、黑传统的颜色,最后粘上鸭毛做的胡须,通过上漆提升光泽度,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猫就诞生了。

  金星村居民曹林芳请了假专程带孩子体验泥猫制作,她说:“这是从我们余新起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余新人,必须要了解。”她的儿子曹杨俊毅觉得很好玩,整整一个上午时间,他都兴致勃勃,拿着自制的泥猫,直嚷着要好好保存起来。

  据悉,顾去宝老人已经制作了67年泥猫。她说:“以前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要做二三百个泥猫,现在泥猫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作为一种文化印记,还是要传承下去。”

  事实上,余新泥猫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已经在余新镇中心小学作为课程推广,学校专门编制了校本课程,每周二两堂课,每个学期42名学生,已经持续推广7年时间。另外,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也把泥猫作为自由选修课程之一,开课教学生制作泥猫。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朋友;曹王;王村;王村文化礼堂;文化传承;文化血脉;中心小学;孩子;父母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