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桐乡张卫兴:扎根村里20年 用心回应百姓期待
2018-07-04 09:26:47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张应隆

  身体精瘦、皮肤黝黑,初见张卫兴,他就以一个“庄稼人”的身份自居。这天早晨,他正在春丽桥村刚刚搬进新村集聚点的一家农户家中走访。“搬了新居,不光房子更宽敞、更明亮了,现在在合作社干农活,收入也挺不错,这事儿,村里办得踏实!”村民老周一见到张卫兴,就热情地把他迎进家门,乐呵地聊开了。  

  现年45岁的张卫兴1996年12月,从部队退役回到桐乡市石门镇,成了该镇春丽桥村一名普通村干部。自那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张卫兴一直在基层从事农村工作。他以服务群众、实干为民、创业带贫为宗旨,致力于发展村级农业产业,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他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嘉兴市南湖百杰、桐乡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管天管地”  

  先要管住百姓的田地  

  “现在农村都找不到几个种田的人了,以后这个田地没人管可怎么办呀?”回忆起刚刚到村里时的场景,张卫兴说,无意间听到两个村民的对话让他上了心。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卫兴得知有一个省级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 要放在春丽桥村。他便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索性让干农活的人全部解放吧!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民的土地承包过来,集中起来运作。说干就干,当年,张卫兴联合了村里的7名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起工作。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刚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一位村民说,每年靠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能有2万块钱的收入,但要是土地被承包去了,以后吃什么,做什么?面对群众的困惑,张卫兴和几名党员一起帮他们“解惑”。  

  “我们代表合作社向村民保证,首先每亩土地可以选择拿一定数量的稻谷;农民还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到合作社打工。”张卫兴回忆说,老百姓一听,将信将疑地加入了,合作社也运作起来。随着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更多村民加入进来,既壮大了合作社的规模,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服务  

  壮大集体经济有妙招  

  2009年,春丽桥村以合作社为单位成立了农业党支部。这几年,在党建的引领下,合作社渐渐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拥有1200万元的固定资产,从最初的300亩服务面积到现在的2万亩,辐射全镇18个村及周边镇(街道),带动党员群众2000多户,每年收入稳定在600多万元。  

  然而,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张卫兴说,一开始,村民们对合作社不信任。合作社服务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老沈。有一次老沈找到张卫兴说,庄稼被虫吃了。来到老沈家的农田,张卫兴发现水稻坏的是老叶子,待新叶长出来后,不但不会影响产量,而且还会略有增产,但老沈并不相信。  

  “你如果不相信我们合作社,那你也应该相信我们几个党员啊!”张卫兴用一句话作担保,换来了老沈的信任。结果,老沈那一年的收成比往年增长了10%。慢慢地,村民对合作社的态度逐步转变。张卫兴说,这份信任,不仅是村民对合作社的“信任”,更是对村干部和党员的“信任”。 

  合作社赚钱了,村里也有钱为村民办事了。近几年,春丽桥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投入350万元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2017年,春丽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2万元,今年预计达600万元以上。  

  “20年的时间,我把最青春的时光献给了春丽桥的每一寸土地,同时它也‘回馈’给我满满的收获。”回忆扎根春丽桥村的这20年时间,张卫兴笑着对记者说:“20年前,我来对了!这20年的付出,我值得了!”


标签: 张卫兴;张卫;合作社;村民;春丽桥村;农活;田地;庄稼人;收入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