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文明乡风“种”进了老百姓心田
2018-03-29 08:29:41 来源: 嘉报集团 李舟英

漫画 张利昌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

  2017年,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定位,积极探索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突出内容建设,建管用育一体化,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心田。

  嘉兴全年新增农村文化礼堂95家,完成省定重点建设任务(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下达任务数)的135.71%,累计建成559家,覆盖72.5%的农村行政村,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所属7个县(市、区)全部被授予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称号……

  伴随着农村文化礼堂“触角”的延伸和“功能”的拓展,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颜在禾城大地绽放。

  【现场】

  文化生活丰富得逛不够

  每天早晨5点半,陈曦会从嘉兴市区康桥花园的家里出发,往北进入凌公塘绿道和跑友们开启一天的晨跑。每次一个多小时,跑上12公里。而全长3公里的嘉兴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是整条路线的核心部分,沿途有以武载道的江南船拳、妩媚婉转的越剧、悠扬高昂的合唱、栩栩如生的南湖菱画……南湖区的文化瑰宝,都一一展现。

  3月25日,记者和陈曦一起感受了一下这条路线。“我是全职太太,平时在家做饭带孩子。”陈曦告诉记者,“市民公园、体育公园、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一条凌公塘生态绿道串起三大特色公园、六大特色场馆,沿线还有南湖市民广场、嘉兴国际网球中心、南湖音乐厅、合唱艺术展示中心、南湖非遗馆、中国斗牛馆、艺术家工作室。孩子长到6岁,周围这一圈我都觉得没逛够。”

  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的入口处西侧就是南湖音乐厅,音乐厅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459个座位,舞台音响设施配置专业,能满足小型歌舞活动和合唱活动需要。3月16日晚上,陈曦带着孩子在这里观看了由南湖晚报成长周刊、嘉兴指间音乐学校承办的日本著名双排键演奏家山根良子2018中国巡演·嘉兴站的演出。

  往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古罗马建筑造型的下沉式合唱广场,这里也是中国斗牛馆。而南湖非遗馆,不仅是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和教育研究基地,也是人们认识非遗、亲近非遗的重要窗口。

  【故事】

  “文艺女”圆梦乡村“大舞台”

  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地处干窑镇东面,是一个纯农业村,以前,村里的产业落后,环境也差,美丽的王家浜曾经也是一条黑臭河,沿岸的百姓纷纷搬迁到了县里、镇里居住。“从2014年开始,我们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契机,着手对王家浜等河道进行了整治,腾退了河两边的生猪养殖户,环境得以改善。”站在王家浜的岸边,范东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陆学群回忆道,“近年来,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里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提升村民幸福感,始于乡村“颜值”,高于生活“内涵”。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文体活动层出不穷,54岁的蒋银华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是我们骑电瓶车到镇上去,现在是人家骑电瓶车到村里来。”

  蒋银华就住在王家浜的岸边,是村里的文艺骨干,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教村民们跳舞,唱越剧、沪剧等。“以前,每天晚上我都要开着电瓶车到范泾集镇上去跳舞,现在文化庭院造好了,村里的舞蹈爱好者就集中在这里了。”蒋银华说,在春节假期里,每天晚上来文化礼堂的文化庭院跳舞的人也不少。

  陆学群介绍,范东村排舞队去年4月份人员扩充到16人,大家的热情相当高,鬼步舞、印度舞等不同舞蹈类型都不在话下,每晚6点30分到8点30分,文化礼堂里音乐声、拍子声不停。2016年,排舞队第一次参加干窑镇的文化演出,以一曲《蓝色大树》获得二等奖。

  蒋银华种了一辈子地,辛苦抚养大一双儿女,如今的美好生活让她在接受采访时一度兴奋到语速加快。“我从小就有文艺细胞,一首歌听一遍就会唱。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去西塘镇上玩,因为听路边播放的音乐太着迷而停下来,连妈妈走远了都没发现,差点走丢。后来要上班要种地,还要养鸡养鸭,哪里有跳舞的心思?”村子越变越美,家里的土地流转、家禽腾退,平时只要照看一下房前的菜地,再加上村里的文化庭院也建了起来,蒋银华的心思跟着活泛起来。

  “我让儿子在网上买了个U盘,然后下载好视频,我拿到村里的电视机上放。”原先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打牌的老伙伴们发现了“新世界”。蒋银华开始通过视频自学舞蹈,再一遍遍教给姐妹们,后来又买了个便携视频播放器,人走到哪里,舞就可以跳到哪里。

  跳舞、网购化妆品和舞蹈服、自学化妆……“蒋银华们”的劲道越来越足,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今年初下大雪的那几天,正好赶上舞蹈队去“文艺走亲”,队员们冒着大雪带着服装道具,上场前还瑟瑟发抖,上台后立刻精神抖擞。

  据介绍,范东村现有排舞队、歌唱队、小品队、越剧队、气排球队等文体队伍。去年10月份至12月份,仅3个月范东村文化礼堂就开展活动共27场,其中文体活动11场。

  不仅在范东村,据了解,农民文体队伍在全市风起云涌,业余文体团队发展到4200多个,参与的有8万多人。他们活跃在“送戏进城”、“文化走亲”、“送戏入户”等各类活动中,逐渐成长为农村文化礼堂舞台上的生力军,基层的文化自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嘉兴不断拓展延伸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覆盖领域,通过移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2017年新增社区文化家园60家,累计建成124家,覆盖47.87%的城市社区;规划到2020年,在全市80%的社区建起文化家园。试点推进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全市新建30家;巩固提升城市文化公园10家。

  【声音】

  村民的精神家园 乡村的文化地标

  嘉兴市人大代表、西塘镇人大主席陈贤明:文化礼堂建设是适应村民对文化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过走访调研和监督实施,我建议文化礼堂建设要突出当地特色和“一村一品”的主题,展示本村的文化、地域、历史、民俗,要对老百姓有吸引力,让他们产生归属感;除了场所,还要有一支来自百姓的队伍,使得文化礼堂有生命力和活力,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建管并重”。同时,加大对农村的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一些经济薄弱但文化底蕴很深的村庄。通过培育农村文化礼堂,使之成为农民群众喜欢的精神家园。去年以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效果明显,在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村庄形象、丰富村庄文体活动、弘扬积极上进的主流价值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嘉兴市政协委员、南湖晚报记者沈爱君:“精神家园”这个词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以前我们会觉得这个词很抽象,但是看到农村文化礼堂的时候,觉得这个词也可以变得很具体。在微博微信的手机时代,在自由出行和网购外卖的时代,我们需要有一个地方来汇聚我们的精神,展示我们的才艺,感受我们的文化。浙江在全国率先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而我们嘉兴的覆盖率又是全省第一,这是“红船精神”在文化和城市建设上的印证和体现。我想,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随着我们对农村文化礼堂从硬件建设到软件落实的过程,农村文化礼堂会变成每一个乡村的精神和文化地标,也会成为我们振兴乡村非常好的抓手和落脚点。  

  桐乡市濮院镇新港村村民林财宝:城里有的村里都能有,村里有的城里还不一定有呢!吃完晚饭习惯了走走路到文化礼堂转转,每个星期都有活动,热闹得很!

  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德坤:如果说农村文化礼堂凝聚起村民的精气神,那么公司文化俱乐部,则成为企业新老员工陶冶情操、自我成长的精神家园。企业员工的素质越来越高,俱乐部可以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拥有归属感,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内涵和温度。  

  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城社区文化专员赵丽:就像社区之歌——《我家住在湘城里》唱的那样,社区有了自己的文化家园,提升了我们社区的品位,居民更乐呵了!

  【印记】

  打造文化礼堂建设的嘉兴模式

  嵌入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公共文化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相结合,如今的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农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阵地。广大嘉兴农村群众深深感受到这一方“家园”正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乐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亦能使一方水土风光无限。

  这是一份用5年时光写就的成绩单。

  数据可喜、成效突出、荣誉加身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力求全领域覆盖,确保全要素配置,落实全过程管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呈现出市县联动、全域推进、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4月,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嘉兴召开,与会代表分6个组全域考察了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情况,嘉兴经验得到了省领导及参会嘉宾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经市人代会票决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被列为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社会政治经济总体规划、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相融合,预计到2019年底,全市将实现农村行政村文化礼堂基本全覆盖。各级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相同步,全面推行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和文化下派员制度,到2015年底已实现“两员”全覆盖。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力量,努力依靠村民群众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广泛调动村民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性,让百姓成为礼堂建设的参与者、亲历者和创造者。

 

标签: 农村文化;漫画;礼堂;嘉兴;文化;南湖;精神家园;乡村;东村;嘉兴市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