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守得住过往 看得见未来 西塘:千年古镇 风华正茂
2018-03-26 08:18:5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琴 陈康 顾雨婷)春来到,江南最先绿。撑一叶乌篷,摇橹声声,波光粼粼。穿越千年的古镇,被春色装点出精致的烂漫,款款走来。她,是西塘。

  那桥,画在心间。一座座,或立或卧,架起了过去与未来。站在桥上俯身看去,乌篷船吱吱呀呀穿流而过,绿影婆娑,仿佛时光交错,不曾改变。

  那巷,窄窄宽宽。一条条,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连接着前世和今生。走过青苔满布的石板路,足音回响,石墙高耸,如穿越了一段时空隧道,蓦然行至尽头,豁然开朗。

  那廊,绵延千米。一片片,弯弯曲曲,串起了诗意与生活。步入廊街,一边是市井的烟火,一边是市河的静谧,每每有雨,廊檐滴答,雨帘倾注,如瀑而下,诗意油然而生。

  西塘未变。那桥,那巷,那廊,历经世事沧桑,如美酒醇厚,历久弥香。

  西塘在变。悠悠二十载,时光的刻刀下,我们共同见证:站位旅游文化开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列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第29位,门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900万人次……这个江南小镇,正以淡定从容的姿态走向世界。

  守与变

  白墙黛瓦依旧在

  烟雨长廊,小桥流水。霏霏春雨中,西塘一派旧时江南的景致。可再走进时,你就能发现不同之处。

  朝南埭的廊棚下,三两老人围坐下棋,廊下笼中,雀鸟清脆的叫声不绝于耳。河埠头,妇女们偶尔结伴,掬一汪清水淘米洗菜,笑声沿水传开。沿河连片的明清建筑群,窗前檐角,花草亭亭而立。偶有游客穿梭其间,皆放慢脚步,不忍打扰。

  白墙黛瓦间,是生生不息的烟火味,是古镇“活着”的证明。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塘,却是另一番景象。大批古建筑群濒危,老屋破旧,年久失修,一部分原住民“逃”到外地,去县城置业,或移居搬到别处。

  “大多人依旧守着老屋却没钱修缮,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一日日破败下去。”57岁的“老西塘”张玲华至今还记得那时场景,老街仅有两三家小杂货铺,人气渐稀,不少房子空置,就算租出去每月租金不过七八十元。有本地老者摇头叹息:“这连片的老房子,可惜了。”

  和张玲华一样的老西塘人,期盼着改变。

  一切改变,要从一个公司成立时说起。1996年9月,嘉善县西塘镇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古镇要开发旅游的消息,仿佛一夕之间传遍大街小巷。不少人听到消息很是振奋,老街有几家杂货铺消息灵通,闻讯便立刻进货卖起了手工艺品。

  然而,前有周庄、同里声名鹊起,后有乌镇迎头赶上,千篇一律的江南古镇中,西塘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做出自己的旅游特色?这是悬在所有西塘旅游开发者头上的一个问号,也是时任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曹国良心中的一个大难题。

  2000年底,曹国良初到西塘,便被古镇那千年岁月沉淀出来的古韵征服了。用他的话来说,“忐忑不安”“如履薄冰”尚不足以形容那种油然而生的敬畏。驻足那饱经风霜,却又静谧如往昔的小镇,如何能辜负这片土地深沉的期待!

  走老街,探民家,问老者,曹国良一走马上任,就开展了一场深度的调研走访。走访中,人们发现,西塘的美正来源于那千年来生活着的内涵。这里的村落形成于唐,25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多保留着明清遗风,人们至今仍生活于此,西塘拥有着丰富的建筑史、民俗史,片瓦块砖,演绎出一本鲜活的历史典籍,保护传承刻不容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专家在考察西塘时亦赞叹:“西塘的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还蕴含在生活中。”这其中,人是古镇的核心。原住民的存在和传承,才是古镇“活着”的根本,西塘的魅力来自这里真实的原生态民间生活。

  基于此,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出:把2600多户原住民保留下来,让景区与社区共同发展,走出一条浙江古镇开发的特色路径——“西塘模式”,打造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从成立公司、管委会到如今成立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二十年以后的今天,许多如曹国良一般的人,仍在为保护西塘的一砖一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被亲切地称为“西旅人”。

  如何原汁原味地再现古镇旧貌?一代又一代西旅人,始终秉承着同一个理念:整旧如旧,以存其真。1996年,西塘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围绕全面保护古镇的风貌特色,从城镇性质、职能、布局等方面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古镇的保护范围,最终被确定在了3平方公里。

  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996年以来,西塘共投资2.75亿元用于古镇景区建设、立面整治、地面石板、管线地埋、河道清淤等,对古迹、古建筑的修复要求,更是细致到必须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务必丝毫不差地复原最真实的古建筑群。

  如今,再访西塘,当真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甚至有游人心怀赞叹:“西塘之后再无江南。”

zjrb2018032600015v01b002.jpg

  破与立

  此处安心是吾乡

  身高一米七五的丁国强时常惬意地靠在自家饭店的窗边,任由午后闲散的阳光兜头盖脸把他围住。丁国强是嘉善西塘人,今年56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

  1997年3月8日,西塘迎来了首个旅行团。丁国强和很多人一样不理解,灰墙灰瓦有什么好看?没承想,自己的命运竟因这些游客的到来发生了转变。古镇桥头上,游客熙熙攘攘,一句话飘来:“这里吃饭的地方太少了。”丁国强听到后,心下便有了计较。

  生于斯长于斯,丁国强知道,西塘不一样了。1998年底,西塘古镇累计接待游客25.8万多人次,而一年前,这个数字仅为5626人次。变的不止西塘,当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正逢巨变,“下海”浪潮席卷而来。丁国强打定主意,“下海”开饭店。

  1999年4月4日,一家名为“钱塘人家”的饭店在西塘景区里开业了。账本上的第一单,来自上海客人,他们在饭店里消费了100元。2017年,丁国强的饭店,年利润达到了150万元,食客来自全球各地。最近,丁国强正在筹备着要出一份英文菜单。

  看到丁国强的成功,老街附近的邻居们亦纷纷加入创业队伍,还有不少人将位于景区核心地段的房子租了出去,每年都有固定的租金收入。

  与国内许多古镇开发“迁民出城”的方式不同,西塘正以“共享”的方式,鼓励当地百姓回到故乡安居创业。

  煮一壶茶,但看庭院中花开花落。如今,这是39岁的金国华最爱做的一件事。“我对老房子有种情结。”金国华是嘉善人,当了10年室内设计师。酷爱摄影的他走遍中国山水,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民宿。最终,这个梦想在家乡实现了。

  紧挨着静静流淌的烧香港,金国华的民宿距离景区入口很近,300平方米的老屋,除去院子,只分隔出5个房间。老屋砖木结构的框架丝毫未改,仅在内部装修上下功夫。新中式与北欧风格相结合的原木装修风格,让不少游客眼前一亮,在装修之初,光原木就用掉了三卡车。为什么如此尽心?金国华说,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眼下,他在景区里的第二间民宿正在紧张装修,这次定位更高端。“在所有房间里都安装语音客房呼叫系统,智能家居就是卖点。”金国华说,在房间里只要说出指令,开窗关灯都能由系统智能完成。

  如今,西塘拥有600多家民宿客栈,而各种商业业态在小镇遍地开花。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近1300户经营户,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旅游红利”不断释放的同时,是古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年均可支配收入,现在这个数字已超过了5.5万元。

zjrb2018032600015v01b004.jpg

  收与放

  叩开柴扉向世界

  西塘的美,镌刻在时间里,沉淀着历史与文化。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古时,这里有伍子胥兴水利开凿的伍子塘,这里有邻里和睦而建的千里廊街,这里有为民散粮的七老爷,这里有敢为真情抗争的五姑娘,千百年来,这座小镇因多少美丽而动人的故事为人称颂。

  如今,人们更惊叹于她的包容度和文化多样性。传统古典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西塘文化更多元了。汉文化、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根雕文化、瓦当文化、名人文化等不同文化元素的汇聚融合,最终化成了独特的西塘文化。

  西塘很小,1.0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缓步走上大半天,便走完了。

  西塘很大,她张开臂膀,用开放融合的姿态,向世界各地的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别样魅力。

  1999年,孟一新跟随父亲张正来到西塘。那一年,父亲在西塘的根雕艺术馆开张了。父亲张正,祖籍安徽舒城,后定居杭州,醉心根雕艺术却一直未觅得一方能安心创作的小天地。机缘巧合下,父亲来到西塘,拥有千年历史的根雕与千年古镇相遇了。“自此,我们再也没离开过。”孟一新还记得,初到西塘,便被这水色江南的柔美惊艳到了。

  在古镇静谧的氛围里,近20年间,父亲沉下心来专心创作,根雕博物馆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期间,孟一新留学海外,时隔多年再回西塘,竟生出浓浓的乡愁来,他笑称自己为“新西塘人”。这个热情的80后小伙,眼光放得很远。

  2017年,大学主修国际贸易的孟一新,在西塘投下了一个大手笔——旅创小镇项目。“旅创小镇”是针对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的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平台。平台一端汇集内容资源,一端汇集市场资源,将实现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文创与旅游业的相互转化与快速商业变现。2018年,项目将全面上线运营。如今学成归来的游子,西塘已然是他心中的第二故乡。

  青石板路蜿蜒,小镇里处处可见包容的痕迹。穿着棉麻衣裙的文艺青年,在明信片售卖驿站写下祝福和回忆,交与店家投递;花草装点出野趣的咖啡馆,隔着玻璃窗与现代简约的陈设出乎意料地协调;还有那抱着吉他低吟浅唱的乐手,远处飘来芡实糕的香味……

  各类文化的气息,四散开来,林林总总,没有距离感和门槛。

  如今,西塘正向世界证明,这是中国西塘也是世界的西塘。

  每年,都有这样一天。鼓乐声响起,身着襦裙绣鞋,发簪步摇美玉的姑娘汇聚西塘,他们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完整的汉服文化展示,太美了。”印度留学生白光佳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达着她对汉服汉文化的热爱。

  一场场朝代嘉年华的上演,将散落在浩繁古卷中的汉文化遗珠,一一串起,款款呈现。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特点不一,周之隆重,汉之华美,唐之迤逦,明之端庄,霹雳布袋戏之滑稽,铠甲之肃然,在游人眼前一晃而过,让人仿佛经历了一场千年历史的穿越。

  西塘一年一度的“汉服文化周”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像如此国际化的节庆活动,西塘还有许多。不管是国际文化旅游节,还是国际旅游小姐比赛,西塘正在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走向未来。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西塘,这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在开发建设中坚守传承着历史与传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里还原人们最质朴的生活状态,在开放融合的跨越中叩响新时代的大门……在守与变、破与立、收与放的发展蝶变中,西塘所展现的,是一颗始终未变的初心,是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未来,当你再访西塘时,她将依旧芳华不改,惊艳世界!

标签: 西塘;古镇;江南;文化;景区;根雕;古建筑;房子;传承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