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嘉兴晒出2017年科技创新“成绩单” 数据领先全省
2018-02-07 09:25:23 来源: 耿俪洳 董佳慧

  近日,由科技部、人社部联合组织评选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名单“出炉”。嘉兴市科技局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级科技局成功上榜。 

  荣誉来自实干。2017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两区一城一走廊”建设,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好创新组合拳、着力完善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嘉兴列全省第2位,实现历史最好成绩;在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嘉兴获评优秀。

  据统计,2017年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列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高新园区2家,全市已有国家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园区6个,总数列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3.7亿元,同比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463亿元,同比增长23.6%;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0家,均列全省第2位。各项主要科技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 

  “自2017年初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创新指标率先达标、成果转化率先示范、创新政策率先落地’目标,加快推进建立浙沪创新协作机制、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利益联动和反哺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用地保障机制等,全力破解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改革阶段性成果逐步显现。”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陈新友表示。

  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我市建立高效工作推进机制,梳理7个方面28大项43小项重点任务及16个重大改革项目,对改革实施方案逐一审核把关、逐一修改完善、逐一批复实施,努力精准聚焦、务求实效。在省校合作示范区建设上,“政、产、学、研、金、介、用”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嘉兴模式”越来越亮眼。2017年,我市大力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同济(嘉兴)新产品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嘉兴技术转移中心等相继落户我市。全市新增创新载体33家,累计达305家。 

  “两区”建设蹄疾步稳,“一城一走廊”建设紧锣密鼓。 

  2017年1月,我市出台《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方案》明确,全面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以最大力度构筑新兴孵化模式为核心,以最大力度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途径,以最大力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主线,努力把嘉兴打造成为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 

  随后,我市在优化规划布局、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孵化能力、坚持引育并举、强化扶持保障等五个方面全面发力,着力构建“网络化、全覆盖”的孵化体系、形成“多元化、集成式”的孵化模式,打造“专业化、全功能”的孵化机构、建立“国际化、开放性”的孵化机制及营造“生态化、全社会”的孵化环境。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其中国家级8家,列全省第2位,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4家,其中国家级10家。 

  全域孵化,让创新无处不在。一条走廊,将创新串珠成链。 

  “共同打造对标国际、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样板;共同构建市场主导、开放创新的协同发展格局;共同建立融合发展、统筹协调的‘G60’创新模式……”2017年7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在嘉兴举行。上海松江、嘉兴、杭州三地政府共同发表宣言。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三个重要城市,将通过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 

  “整合各类创新平台资源,推动创新要素有效配置,合理规划G60科创走廊嘉兴段空间布局。”陈新友表示。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初步提出了创新要素集聚共享带、创新产业集聚引领带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带的“三带”功能定位和覆盖全域的“一廊三核六城”的空间布局。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将成为环杭州湾北翼创新共同体样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为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模式上,将彰显“嘉兴力量”。    


标签: 嘉兴;创新;走廊;孵化;科技创新;长三角;科技;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改革试验区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