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春节期间“文博游”升温 武义特色博物馆迎15万游客
2019-02-11 09:53:21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朱静怡 通讯员 罗津

  “快看,这种洋油灯以前太爷爷家也有,连爸爸都是很小的时候才见过呢。”正月初三,在武义县王宅镇陶宅村,一名80后父亲兴致勃勃地带着年幼的儿子参观陶宅农耕文化展示博物馆。当天,展馆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今年春节期间,武义县71家特色博物馆正常开放,为年味增添了文化色彩。截至正月初六,71家特色博物馆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听戏曲、赏民俗、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地方特色美食……这样的旅游方式获得游客好评。

  展览内容接地气

  正月初一早上,武义县西联乡大溪口村“牛头山植物标本馆”就迎来了大批游客。该馆由村里闲置农房改建而成,总面积4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了354种标本,涵盖104科,241个属,所有标本都采集自牛头山一带。

  据悉,“牛头山植物标本馆” 是武义71家特色博物馆之一,也是大溪口村特色民宿“雅溪居”的一部分,这家民宿还配有小型百草科普园、植物体验茶吧、文创基地等。民宿主人朱淑贞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发现自己的农家乐软硬件均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提升的品质要求,便租用了更多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建设文化休闲活动区,这样既满足了客人文化体验需求,又实现了收入增长。

  武义的特色博物馆主题丰富,涉及革命历史、乡俗民情、自然科普、古民居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游客不仅能欣赏到黑茶文化、畲乡民俗、地方戏曲、草编、萤石、妆奁等武义地方特色文化,还能了解到3D打印等现代工艺在武义的发展状况。

  桐琴镇善教村是婺剧特色村,村里的特色博物馆里展示着各色婺剧服饰、乐器用具,成了村里的活动乐园。休闲时间,馆里曲声环绕,村民们在这里相互切磋,还组建了婺剧唱团、排舞队、合唱团等,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特色博物馆成了善教村的文化地标。

  武义草编博物馆位于武义璟园内,馆内陈列作品手法多样,造型奇特,小至指甲盖大小,大至两米有余,海、陆、空多种动物形象逼真,风格各异。草编馆经营者吕金六是金华市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从事草编工艺40余年,在传统的编织手法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馆内设有草编体验中心,春节期间,有不少游客在馆内学草编工艺,体验非遗魅力。

  文博旅游正流行

  春节期间,有人选择阳光海滩,有人偏爱冰雪世界,也有不少人青睐造访各种特色博物馆。其中,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就有来自浙江的楼外楼、胡庆余堂、西泠印社的特色展示,让人们感受到特色餐饮、中医药、工艺美术非遗的魅力。

  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不仅提升了旅游消费热度,更丰富了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民俗游、“文博游”等逐渐升温,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宝库展现在世人面前。武义是文物大县,创办民间特色博物馆条件得天独厚,民间特色博物馆是展示武义文化自信的一个很好平台。

  近年来,武义县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依托县内丰富文化遗产,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力量自愿参与思路,计划3年拿出1000万元补助资金扶持创建100家特色博物馆(展览馆)。目前已成功创建71家展馆。武义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直接推动了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利用,更为武义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武义县以中心博物馆驱动,多家特色博物馆联动的“1+X”“文博游”模式已具雏形。如今,去“璟园古民居博物馆”体验传统民俗、去“茶文化博物馆”观看茶叶制作、去“寿仙谷中医药文化馆”学习养生之道……已逐渐被武义百姓和外来游客列入出行清单。

  2018年全国“文博游”已超10亿人次,公众排起长队为一睹2000年前西汉海昏侯墓文物;浙江省“四条诗路”建设正在推进,项目“以水系(古道)为纽带,以诗词曲赋为特色”打造黄金旅游线……“文旅融合”,未来可期。武义县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实现“1+1>2”的融合效应。

标签: 武义县;特色博物馆;博物馆;展馆;游客;婺剧;农耕文化;展览内容;3 D打印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