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筐鲜嫩的豆角、顶着花苞的丝瓜、新鲜的土豆……早上7点不到,市区兰溪门市场早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作为市区的一家大型菜市场,全市三分之二的海鲜蔬菜每天都从兰溪门市场输送。高峰期这里车多人多,自然垃圾多,一度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卫生难点”。
如何从“卫生难点”到“文明窗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场发展集团形成合力,对兰溪门市场进行综合整治。上周,记者走访了该市场,看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市场内外环境变样了
清晨,在兰溪门市场做了10多年蔬菜生意的毛彩菊,像往常一样赶到市场后,便开始忙碌起来:拖地、擦拭柜台,将菜品放入统一发放的不锈钢托盘……整理好后,她穿上工作服开始营业。
记者看到,这里有1.1米高、2米长的规范摊位台,台面不仅贴了颜色清爽的瓷砖,还发放了统一的托盘,原本各家商户自行摆放的菜品,如今都进了“格子间”。每个摊位有自己的编号,整整齐齐划分开来。
“以前蔬菜摆放都会超出摊位台,有的刚清洗了,滴滴答答还在滴水。现在摆台也有规定,市场管理员每天要检查好几遍呢!”毛彩菊说,一眼望去,市场内环境整体焕然一新,清爽多了。
来到二楼的熟食区,记者发现,店面柜台用玻璃封闭,室内安装了空调、灭蝇灯,醒目位置张贴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证照。所有经销的食品明码标价,让人一目了然。经营户王小刚告诉记者,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店环境,这样干干净净,心里舒畅,食品安全有保证,顾客也更愿意来。
除了市场内的环境整改和经营户整体素质提升,市场监管部门还对市场外的环境进行了整改,让车辆不再乱放乱停,广告张贴更有序。
在该市场周边,目前已画上了统一的停车位,主干道旁的商店门前,也有电动自行车的停车位,一改往日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一些商家的门头进行了装修,门前玻璃上的海报、对联、广告都被清除干净。这些都是环境的大扫除,让周边环境更整洁。
《工作日志》提升市场软实力
兰溪门市场占地3200平方米,建于1992年,可谓市中心的“人气”菜市场,但年数长了,设施设备难免有些陈旧,创建难度加大。为此,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市市场发展集团全员动员,蹲点强化市场整治,要求经营户做到“菜上架、肉上台、鱼入池、货入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标准市场。
在兰溪门市场经理程航的手中,有一本创建《工作日志》,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环境整洁有序、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文明素质和创建工作氛围六大方面。市场管理员每天都会对照这些标准,进行自查。之后,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会来逐一进行巡查。此外,还会有督查和抽查的情况。
在该市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熟知日志中的逐条内容。“就是希望能够逐条落实,把创建工作更细化。”程航说,对照标准,对于市场中做得好的,要给予保留,不足的,要抓紧整改。
此外,为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推出流动红旗制,每月公开授旗,督促经营户加强自身诚信经营,打造诚信市场。市场管理人员每日针对市场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诸多方面对经营户进行综合打分、定级,于月底公布考核结果。
二维码牌都统一定制
细节入手消费更便捷
在兰溪门市场,记者还发现,每一个摊位上都摆放了统一的支付牌,上面有扫码支付方式。“不用付现金,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了。”摊主将菜称完后,笑呵呵地说。
的确,随着智慧市场的推广,便捷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如今,去市场买菜不用带钱包、备零钱,只要带上一部手机,消费者就能到菜市场里买菜。“这样对消费者和经营户来说都更便利。”市市场发展集团的工作人员称,除了兰溪门市场,他们还定制了6000块统一的支付牌,赠送到了市区所有的市场经营户摊位,形成统一的支付标识,避免了经营户将各自的二维码随处张贴摆放,也方便了消费者购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阵风的“作秀”,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市场集团董事长江军生表示,市场正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督促责任人履职,积极引导经营户提高自律意识,进一步细化农贸市场管理机制,通过市场管理人员每日巡查记录,消费者投诉和经营户之间举报汇总的信息,对经营户经营行为进行评定,形成规范化内部管理,推动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和业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