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金华男孩高一被清华预录取 特教爸爸细说数学思维培养
2018-09-07 10:05:08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王健

2.jpg

  9月初,2019年高中化学、数学、物理学科竞赛陆续开赛,10月,信息学竞赛也将拉开序幕。目前就读于杭州学军中学高二年级的金华男孩郎思轲(图中右二),在今年7月举行的2018年全国信息竞赛中获得金牌,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现在,他正在全力备赛2019年高中生信息学竞赛。

  水到渠成夺金牌

  郎思轲小学就读于金师附小,初中就读于金华五中,高中到杭州学军求学。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便跟着附小的张生平老师学数学,跟着张敏丽老师学编程。一周各学一次,有时是中午老师空的时候带一下,有时是周末放学前讲一讲。参加奥赛,小思轲多数都能把两项竞赛的市级一等奖拿回来。最牛的奖,要数初中获得的“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解题技能全国总决赛金牌(第一名)。他还获得过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普及组一等奖、金华市“汉字听写大会”一等奖、婺城区语文经典阅读竞赛一等奖、婺城区英语阅读竞赛一等奖等。

  初中毕业后,他被学军中学录取,正式开始学习信息学,参加了学校的“信友队”。高一的11月参加高中信息学初赛;12月参加联赛,获得一等奖。之后是选拔省队的多轮培训和比赛,共录15人,他的成绩排名第28,作为邀请代表去参加2018年7月举行的全国高中生信息学竞赛决赛。结果,他的成绩比省队队员还要好,全国排名第13,获得金牌。金牌的前50人都可获得大学保送资格,郎思轲是作为邀请代表参赛的,并且才高一,清华大学给予预录取,承诺高考时可降分至一本线录取。

  好奇之心要保护

  郎思轲的爸爸郎建胜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认为,儿子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思维逻辑强,很严谨;另一个特点是富有钻研精神,善于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问题思考。“他一个问题能想好多天,如果问不到人,就去查相关的书,有时候就顺便把那些书读完了。”

  “小思轲好奇心很强,爱问问题,我觉得很宝贵,很用心地去保护。”郎爸爸说,他的经验是,孩子来问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告诉答案,否则就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只要充分肯定孩子提出问题的价值,陪着一起想就好了,必要的时候点拨一下。比如小思轲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和几位同事开车带他出去玩,在车上大家谈论着关于数学的问题,小思轲突然问1/2与1/3哪个大?郎爸爸就解释了一下,1/2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然后让他自己去推理。“今天你可以一直想这个问题。”爸爸鼓励他。小家伙在车上就一直想,后来还是比不出大小来,郎爸爸就让他找一样真的东西来分一分,问题迎刃而解。

  郎爸爸说,深入思考的习惯是他很用心培养的品质。有一次,爸爸和小思轲走路上学,走到斑马线边,爸爸提醒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那盲人怎么办?”儿子问。

  “盲人很危险,所以我们要善待盲人,开车的人也要礼让盲人。”爸爸说。

  “是不是盲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儿子又问。

  “我手头没有统计数字,不过感觉盲人出交通事故的反而不多。”爸爸若有所思。

  “盲人看不见,为什么出事故反而不多呢?”儿子继续问。

  “这个问题真该想一想,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爸爸问。

  “可能开车的人看到盲人会小心,盲人自己也会小心?”儿子猜测。

  “嗯,有时候表面危险,实际上危险性不大,而有些看上去并不危险,如果麻痹大意,危险却发生了。”爸爸说。

  “看来,麻痹是最大的危险!”儿子总结道……

  在郎爸爸看来,斑马线的对话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更是对理性的引导。“数学学科讲究理性精神,每件事的背后都是有道理的。孩子成长就是要认识自我,认识周围,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的规律,引导孩子向‘理’靠近,就是成长。”

  做最好的自己

  郎爸爸说,他一直比较反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魔鬼式机械训练”,担心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扼杀孩子的灵性。他赞赏的是“做最好的自己”式的纵向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何愁孩子不优秀?

  特别幸运的是,金华五中老师的教育观点也与郎爸爸相似。有一次,儿子的班主任罗竹卿老师对郎爸爸说孩子考金华一中没问题,“但我觉得他不能这样学下去!”为什么?“他不能只为升学而学习,目标要更高一点。有些简单的重复性作业可以少做,腾出时间来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题目。还可以学到前面去,不要跟着全班按部就班地学。”罗老师说。“我上课布置的作业,你选着做。”其他各科的任课老师也都先后跟郎思轲说过这样的话。

  在这样的氛围里,小思轲学得无拘无束,喜欢解数学题,就常常自学,高等数学也成了他的课外读物。

  如何看口算和奥数

  如何看待口算?记者问。郎爸爸肯定地说:“口算要做。”为什么呢?因为做口算是培养孩子的“数感”,“复杂的计算往往都是由若干基本口算组成的,如果口算不熟练,就会拉长思维过程,时间一长,出差错的概率就明显增加。”郎爸爸说,他是鼓励练习口算的,只是口算不能用背的方法来练。培养“数感”也有关键期,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以人的大脑发育为基础而设置的,只要踩着节奏,逐步过关,就没有问题。

  如何看待小学奥数?郎爸爸认为,奥数是好的,但不能以获奖为目的。“在学校里学数学和参加奥数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这是所有数学教育的核心。”他建议,先把学校的数学学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学奥数,去解答更为复杂的问题。“奥数不是提前学习,提前学习是拔苗助长,挫伤孩子的信心,意义不大。”什么是好的小学奥数呢?郎爸爸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小学奥数应该用小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有那样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方法的,如果是用初中甚至高中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那就是提前学习、超前学习,弊大于利。

标签: 信息学;数学;郎思轲;口算;竞赛;盲人;金牌;孩子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