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一套房子,就有装修公司电话接踵而至;车险快到期了,会有多家保险公司“回馈老客户”的邀请;还有令人深恶痛绝的办信用卡、冒充领导借钱等电信诈骗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信息究竟被谁出卖了?7月20日前后,兰溪市法院连续审理了两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从购买到倒卖信息 旅游公司员工获刑
“我看买卖信息能提高点业务量还能赚点钱,想着最多算是投机取巧,要知道是犯刑法要坐牢的,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干啊!”近日,在兰溪市法院法庭上,被告人陈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广东人陈某是兰溪市某旅游公司的业务员,为了向更多客户推广公司业务,他想到了购买客户信息的主意。于是,他在网上搜索个人信息交换、出售的QQ群,并从他人手中获得很多公民信息资料。
久而久之,陈某摸熟了套路,开始倒卖起公民个人信息。2017年7月的一天,义乌市某公司业务员吴某在QQ群内寻求金华籍车主信息。陈某看到后主动与吴某联系,两人约定以每条4分钱的价格出售金华籍车主信息,最终陈某以800多元的价格向吴某出售了浙江车主信息10万余条,包含公民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内容,其中金华籍车主信息有两万余条。
此案为兰溪法院受理的首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7月下旬,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陈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出卖新生儿信息 白衣天使成阶下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各行各业的内部人员。
被告人吴某原在兰溪某医疗机构工作,是令人艳羡的白衣天使。其朋友章某在兰溪经营着一家儿童摄影馆,因生意不佳萌生买个人信息推销业务的念头,随即联系到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吴某,问能否拿到一些新生儿的信息。吴某起初不同意,后终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干起了出售新生儿信息的买卖。
吴某利用工作便利,多次登录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从中获取新生婴儿的出生日期、对应产妇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公民个人信息共计7000条,通过QQ发送给章某,非法获利4万元。
7月下旬,兰溪法院一审判决吴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
公民如何防止 个人信息遭泄露
法官说: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许可,不得随意泄露和买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建议,对车辆管理、房产、工商、银行、医院、快递等拥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强化源头监管,采取加密保护、全程留痕等技术处理,避免出现安全漏洞的同时,也防止出现窃取或泄露信息的“内鬼”。
同时,检察官和法官都提醒,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丢弃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避免在社交软件上透露真实身份信息;不贸然参加网络“调查问卷”等互动活动;在公共场合使用无保护或来源不明的Wi-Fi时,切勿进行涉及银行密码、各类验证码等操作;收到短信、即时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勿轻易点击;接到相关诈骗电话后提高警惕,以预防个人信息泄露及次生犯罪等。
十三部门联合整治骚扰电话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高亢、张辛欣)记者30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骚扰电话治理工作步伐。
《方案》显示,当前,营销电话扰民、恶意电话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着力整治骚扰电话扰民问题,切实净化通信服务环境,依据《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多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据了解,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条,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