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完成短期培训的四川省青川县观音店乡“菌菇研学团”踏上归途。此前,他们就住在吴兴区织里镇种菇大户宋凤祥的基地,把这里先进的菌菇产销经验摸了个透。“织里的菌菇种植产业发展模式值得借鉴,我们不仅要把这些经验带回乡,还要派人来‘充电’。”观音店乡人大主席白培琪说。
织里镇今年积极投身东西部扶贫协作,距离该镇1700多公里的观音店乡就是对口支援的乡镇。和织里一样,观音店乡也有较好的菌菇产业基础,但在种植技术及市场营销上相对薄弱。据该镇党政办副主任许建玲介绍,从上个月开始,织里与观音店的菌菇产业合作正式启动,观音店的菇农赴织里学习培训,同时织里也为观音店菌菇销售拓展渠道。
宋凤祥的伟祥农业基地是织里菌菇产业的“地标”,建有当地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培育的菌菇类农产品多达10余种,并在长三角一带热销,年产值近千万元。这几天,研学团成员对基地的设施农业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基地通过先进的设施,很好地控制了温度和湿度,菌菇也都长得很好。回去后,我们也要往这方面钻研一下。”来自观音店乡观音村的种植户左志明说。
研学团不仅在种植技术上得到了启发,在市场销售模式上也取到了“经”。宋凤祥用电脑向大家演示了基地农产品二维码“身份证”的操作,“它记录了开始种植到销售整个流程,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栽培、销售的时间都清清楚楚。”他说,“这能让消费者放心,产品就更有市场竞争力。”研学团成员们对此颇为认同,并向他请教了许多新销售模式和经验。
技术和经验的传导连通两地菌菇产业合作链的同时,织里还为观音店的菌菇产品打开了织里销售市场。从上月开始,织里通过各种渠道,在村、社区推广观音店的竹荪、银耳和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仅云村村一个村1周就销售了1万多元。
昨天,完成短期培训的四川省青川县观音店乡“菌菇研学团”踏上归途。此前,他们就住在吴兴区织里镇种菇大户宋凤祥的基地,把这里先进的菌菇产销经验摸了个透。“织里的菌菇种植产业发展模式值得借鉴,我们不仅要把这些经验带回乡,还要派人来‘充电’。”观音店乡人大主席白培琪说。
织里镇今年积极投身东西部扶贫协作,距离该镇1700多公里的观音店乡就是对口支援的乡镇。和织里一样,观音店乡也有较好的菌菇产业基础,但在种植技术及市场营销上相对薄弱。据该镇党政办副主任许建玲介绍,从上个月开始,织里与观音店的菌菇产业合作正式启动,观音店的菇农赴织里学习培训,同时织里也为观音店菌菇销售拓展渠道。
宋凤祥的伟祥农业基地是织里菌菇产业的“地标”,建有当地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培育的菌菇类农产品多达10余种,并在长三角一带热销,年产值近千万元。这几天,研学团成员对基地的设施农业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基地通过先进的设施,很好地控制了温度和湿度,菌菇也都长得很好。回去后,我们也要往这方面钻研一下。”来自观音店乡观音村的种植户左志明说。
研学团不仅在种植技术上得到了启发,在市场销售模式上也取到了“经”。宋凤祥用电脑向大家演示了基地农产品二维码“身份证”的操作,“它记录了开始种植到销售整个流程,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栽培、销售的时间都清清楚楚。”他说,“这能让消费者放心,产品就更有市场竞争力。”研学团成员们对此颇为认同,并向他请教了许多新销售模式和经验。
技术和经验的传导连通两地菌菇产业合作链的同时,织里还为观音店的菌菇产品打开了织里销售市场。从上月开始,织里通过各种渠道,在村、社区推广观音店的竹荪、银耳和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仅云村村一个村1周就销售了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