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 作为早期国家文明 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改写”历史! 开学第一天 全国中学生拿到不一样的历史课本
2019-09-02 09:02:22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通讯员 李力行 记者 康齐 熊艳

  “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只是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2017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先生如是说。

  一语成真。昨天是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记者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获悉,即日起新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上,对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以整整一页的较长篇幅进行阐述;不仅如此,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第一册、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纲要(上)也都列入了良渚内容。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全国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学习我们伟大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了。“这标志着‘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真正‘改写了中国历史’。”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说。

  改写历史

  良渚遗址作为早期国家文明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昨天上午,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的会议室,三本中学教材摆在第一排桌子上。翻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十三页,记者看到这样的文字——

  良渚遗址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悉,全国82%左右(每年约1400万)的初中生将使用本册教材,并从中知晓“良渚文化”。

  深度参与编写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余桂元、浙江大学教授余式厚等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余桂元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延绵不绝,良渚遗址用考古学的成果实证了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良渚遗址入编数学教材,余桂元表示,这是为了以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从数学中了解良渚文明、了解中华文明。

  风雨十年

  良渚遗址走进历史教科书

  陈寿田告诉记者:“‘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的论断是建立在八十多年良渚考古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最近七八年间,良管委数十次“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科书总编、编辑到良渚遗址和博物院进行考察,多次到北京与编辑们进行汇报、讨论、沟通。良渚文明进教科书之路历经风雨十年。

  2008年,随着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9月,良渚文化进入中学《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中的“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章节中出现;2011年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增加了“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群,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村落、古城、祭坛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文字和图片;2016年,随着2015年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工程的发现,“良渚文化”以整整一版的篇幅,从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被写进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当天,良管委第一时间向教育部教材局电话报告喜讯,最后不仅把申遗成功的事件写进教材,还附录了良渚古城世界遗产的区划图。这对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宣传普及良渚古城遗址相关知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杭州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良渚研学基地,广泛开展研学活动。

标签:良渚遗址;中国历史;良渚古城;力行;考古研究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良渚遗址 作为早期国家文明 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改写”历史! 开学第一天 全国中学生拿到不一样的历史课本
2019-09-02 09:02:22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通讯员 李力行 记者 康齐 熊艳

  “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只是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2017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弗农·斯卡伯勒先生如是说。

  一语成真。昨天是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记者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获悉,即日起新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上,对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以整整一页的较长篇幅进行阐述;不仅如此,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第一册、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纲要(上)也都列入了良渚内容。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全国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学习我们伟大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了。“这标志着‘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真正‘改写了中国历史’。”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说。

  改写历史

  良渚遗址作为早期国家文明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昨天上午,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的会议室,三本中学教材摆在第一排桌子上。翻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十三页,记者看到这样的文字——

  良渚遗址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悉,全国82%左右(每年约1400万)的初中生将使用本册教材,并从中知晓“良渚文化”。

  深度参与编写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余桂元、浙江大学教授余式厚等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余桂元说:“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延绵不绝,良渚遗址用考古学的成果实证了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良渚遗址入编数学教材,余桂元表示,这是为了以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从数学中了解良渚文明、了解中华文明。

  风雨十年

  良渚遗址走进历史教科书

  陈寿田告诉记者:“‘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的论断是建立在八十多年良渚考古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最近七八年间,良管委数十次“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科书总编、编辑到良渚遗址和博物院进行考察,多次到北京与编辑们进行汇报、讨论、沟通。良渚文明进教科书之路历经风雨十年。

  2008年,随着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9月,良渚文化进入中学《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中的“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章节中出现;2011年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增加了“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群,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村落、古城、祭坛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文字和图片;2016年,随着2015年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工程的发现,“良渚文化”以整整一版的篇幅,从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被写进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当天,良管委第一时间向教育部教材局电话报告喜讯,最后不仅把申遗成功的事件写进教材,还附录了良渚古城世界遗产的区划图。这对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宣传普及良渚古城遗址相关知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杭州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良渚研学基地,广泛开展研学活动。

标签: 良渚遗址;中国历史;良渚古城;力行;考古研究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