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桐庐 绿色崛起进行时
2019-06-05 16:00:15
来源: 杭州日报 陶元 任丹萍 金志勇 宋红星 梁娟

  绿色是桐庐发展的根基,是桐庐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桐庐以“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紧扣经济建设中心,高举美丽生态大旗,奋力开创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

  ——桐庐县委书记方毅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美丽的桐庐,就像一幅秀美的山水画,生态美与人文美在这里交织,处处是景,入画入心。

  国家生态县、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华宝钢奖全国唯一一个城镇类大奖、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桐庐还是首批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获得县……说起桐庐在生态环保类夺得的大奖真是数不胜数,但如今的桐庐环保人更是以翻篇归零的勇气和信心,扛起“美丽生态”大旗,奋力开创潇洒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

  逐梦美丽中国,杭州砥砺先行,桐庐奋勇当先。

  桐庐以“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美丽生态、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文化文明、民生幸福“五面大旗”,努力走出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美丽多彩

  走进桐庐,就如同游走在跌宕多姿的山水画卷中,那一笔笔描摹的是富春山水,那一折含蓄婉转,勾勒出乡村风情。桐庐之美,美在天赋胜景;桐庐之美,美在桐庐环保人对它的执着坚守;桐庐之美,美在全县人民对它的珍惜。

  “一轮红日耀金光,荡漾银波小舸扬。欲醉晓风梳岸柳,清流鱼跃竞飞翔。”这是桐庐人抒写桐江晨曦的诗句。很多桐庐人在为现在的生态环境点赞时,他们会告诉你,以前农村与现在的变化。

  小源村位于桐庐县分水镇的东北部,距分水镇中心15公里,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小山村。2014年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养猪和养蚕,那时的小源村,溪水是黑的,空气是臭的。但现在的小源村却是山清水秀,游人络绎不绝,菊花、荷花产业兴起,养龙虾、搞旅游,村民总收入从过去养猪养蚕的200万元变成了如今的800万元。

  50多岁的刘海平曾经是桐庐县小源村的养猪大户,拥有两个养猪场,每年出栏2000多头生猪,但现在他却是一位养菇能手。在刘海平印象中,原来河沟里连拖把都不能洗,现在河沟里小鱼小虾都能看清楚。

  这些变化来源于桐庐进一步做深“共享”的文章,从治水先行转向秀水先享、从政府视角转向百姓与游客视角、从数字评价转向获得感评价,着力打造“五水共治”成果“先行先享”示范区。桐庐在全县规划了252个点,打造天然浴场、嬉水乐园、邻里中心等五类精品示范点。

  美好生态离不开群众的监督,离不开环保部门的制度管理。2017年印发《桐庐县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单位主要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和“谁决策、谁负责”,“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2018年,整合大气办、治水办、河长办等临时机构,成立污染防治“八清”办,牵头协调蓝天碧水净水三大攻坚战,全面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

  桐庐开展全面整治,不放过任何一条河流;实行强力监察,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进行行业整治,不放过任何一块区块;严格在线监控,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段,打造最严格的执法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实现“小县域大执法”,2018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1件。

  为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桐庐精准把握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口,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对符合“三线一单”及桐庐县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积极做好环评审批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对不符合的项目及时予以否决。

  在农业农村治污行动中,桐庐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市组合拳工作,在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后,结合新标准,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落实水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在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全覆盖后,积极探索“垃圾变土肥”的创新之路,创立了“世外桃源”牌有机肥,实现了“垃圾减量”和“变废为宝”的双赢;在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后,在绿水青山与百姓经济的结合点上有了生动实践。

  去年桐庐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8天,优良率达89.9%,桐庐县境内114条主要河道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I类、Ⅱ类以上河道占比高达86.9%。这些数字的背后来自于桐庐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坚持,来自于桐庐环保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县域生态保护机制。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桐庐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在政府主导下,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举措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生态文化逐渐在桐庐人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也让桐庐变得越来越美好,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

  桐庐全系统守护乡村美丽生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整体系统观。

  在城南街道金中村,叶漱秋的家格外醒目,蔷薇垂挂在庭院围栏上,庭院内漂亮藤本、木本植物被一一排开,整个庭院生机盎然。

  使用环保生活设备、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深入叶漱秋日常生活。他们自住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既能发电自用又能帮助屋顶隔热,使用空气源制热水,空调、冰箱用低能耗的,照明用灯都用led节能灯等等,美化人居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宣传节能理念……叶漱秋一家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已经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生态环境保护是否到位,不是看一时的治理,而是看一个地方能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每个人潜意识的一种习惯。

  桐庐县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生态环境之于该县的意义。

  有了县域的顶层设计之后,桐庐创新环保管理体制,形成“四全”环保自治体系,让环境保护工作在政府主导之外,增加了一套成本低廉、管理有效、反应迅速的基层环保自治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社会监督力度,保障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全”环保自治体系主要包括,基层自治体系“全域覆盖”、民间环保组织“全面开花”、 社会共管意识“全线深入”和环境动态监管“全民参与”, 使群众以主动担当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生态环保工作中。

  早在2年前,桐庐后岩村按照“村集体补助、社会资助、村民自筹”的思路,邀请社会乡贤捐助、热情群众参与等方式首创“美丽基金”志愿服务。在村民自愿前提下,村集体与后岩村202户农户全部签订了《“美丽基金”农户协议》,今年5月,这项举措又升级了,村里推出“美家美德”微积分,坚持真考、实考、严考,专门聘请专职人员从6月1日起对每家每户每月进行不定期的暗访、打分,内容包括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10项内容。按得分情况,满分60分奖励美丽基金500元,55分至59分奖励美丽基金400元,51分至54分奖励美丽基金300元,50分以下无奖励。

  桐庐县探索和创新一系列基层自治管理模式,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各界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官治”向“民治”转变。

  生态产出初见成效

  寻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今年一季度桐庐实现生产总值(GDP)7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速高于年初预定目标,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正是对桐庐坚定走经济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一种肯定。

  作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点保障县,桐庐在环保制度改革中,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机制,为方便企业办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行摸索创新。

  桐庐县作为全省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试点,以管得住污染源为目标,全面推进“一证式”改革。通过改革,理顺排污许可证与环评审批、“三同时”制度、总量管理、排污申报、监管执法等污染源管理制度的关系,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明确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所有排污行为的核心管理制度。这为全省乃至全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样本。

  为加大环评审批改革力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实效,2017年,桐庐县出台《桐庐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网上在线备案、降低环评等级、精简环评内容、承诺备案管理、创新环保“三同时”管理等改革实招,在全市率先实施环保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为桐庐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之时,桐庐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智慧安防、快递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石材、电镀、铸造等落后产能,十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升。着力推动民宿经济、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生态人居、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城乡向美丽经济的衍生转变。

  大奇山下富春山健康城内已先后成功引进了爱唯(国际)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项目、郎景和健康管理中心、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一个依托山水而建的“医、养、动”三位一体、拥有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高地,正在这里崛起。

  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杨光华博士说,当他从高速下来时,看见天空碧蓝如洗、两侧是满眼的绿,行驶到迎春二桥,清澈的富春水拥抱着他,像极了欧洲的小镇,他觉得,这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地方。

  “产业生态化”,除了发展的产业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外,其发展的产业必须形成产业链和生态圈。归根结底,就是自然生态如诗如画,产业生态自成体系。

  安防产品高端制造业是桐庐大智造产业的重要一环。自来到桐庐后,海康威视已吸引杭州里德通信有限公司、杭州苏和盛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配套项目接踵而至,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安防产品制造产业链。

  在绿色产业建构中,桐庐积极推进富春江、分水江沿江升级发展,将沿线区域紧密串联、融合发展,打造两大产业发展带;同时重点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高铁新城等平台建设,打造富春未来城,使它成为一座山水生态城、年轻活力城;创新要素集聚地、未来生活展示地;社会治理创新区、未来县域城市样板区。力争到2021年,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7%、23%、18%以上。

  一个绿色发展理念更好落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大桐庐正在重新构建。

  山青、水绿、天蓝、土净,桐庐坚持守三条“红”线、育一片“青”山、护一江“绿”水、清一片“蓝”天、净一方“黄”土、美一座“城”(橙)镇、扎制度笼“子”(紫)。桐庐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的七彩画卷正徐徐拉开。

标签:桐庐县;桐庐;生态;富县;兴县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潇洒桐庐 绿色崛起进行时
2019-06-05 16:00:15 来源: 杭州日报 陶元 任丹萍 金志勇 宋红星 梁娟

  绿色是桐庐发展的根基,是桐庐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桐庐以“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紧扣经济建设中心,高举美丽生态大旗,奋力开创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

  ——桐庐县委书记方毅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美丽的桐庐,就像一幅秀美的山水画,生态美与人文美在这里交织,处处是景,入画入心。

  国家生态县、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华宝钢奖全国唯一一个城镇类大奖、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桐庐还是首批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获得县……说起桐庐在生态环保类夺得的大奖真是数不胜数,但如今的桐庐环保人更是以翻篇归零的勇气和信心,扛起“美丽生态”大旗,奋力开创潇洒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

  逐梦美丽中国,杭州砥砺先行,桐庐奋勇当先。

  桐庐以“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美丽生态、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文化文明、民生幸福“五面大旗”,努力走出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美丽多彩

  走进桐庐,就如同游走在跌宕多姿的山水画卷中,那一笔笔描摹的是富春山水,那一折含蓄婉转,勾勒出乡村风情。桐庐之美,美在天赋胜景;桐庐之美,美在桐庐环保人对它的执着坚守;桐庐之美,美在全县人民对它的珍惜。

  “一轮红日耀金光,荡漾银波小舸扬。欲醉晓风梳岸柳,清流鱼跃竞飞翔。”这是桐庐人抒写桐江晨曦的诗句。很多桐庐人在为现在的生态环境点赞时,他们会告诉你,以前农村与现在的变化。

  小源村位于桐庐县分水镇的东北部,距分水镇中心15公里,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小山村。2014年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养猪和养蚕,那时的小源村,溪水是黑的,空气是臭的。但现在的小源村却是山清水秀,游人络绎不绝,菊花、荷花产业兴起,养龙虾、搞旅游,村民总收入从过去养猪养蚕的200万元变成了如今的800万元。

  50多岁的刘海平曾经是桐庐县小源村的养猪大户,拥有两个养猪场,每年出栏2000多头生猪,但现在他却是一位养菇能手。在刘海平印象中,原来河沟里连拖把都不能洗,现在河沟里小鱼小虾都能看清楚。

  这些变化来源于桐庐进一步做深“共享”的文章,从治水先行转向秀水先享、从政府视角转向百姓与游客视角、从数字评价转向获得感评价,着力打造“五水共治”成果“先行先享”示范区。桐庐在全县规划了252个点,打造天然浴场、嬉水乐园、邻里中心等五类精品示范点。

  美好生态离不开群众的监督,离不开环保部门的制度管理。2017年印发《桐庐县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单位主要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和“谁决策、谁负责”,“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2018年,整合大气办、治水办、河长办等临时机构,成立污染防治“八清”办,牵头协调蓝天碧水净水三大攻坚战,全面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

  桐庐开展全面整治,不放过任何一条河流;实行强力监察,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进行行业整治,不放过任何一块区块;严格在线监控,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段,打造最严格的执法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实现“小县域大执法”,2018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1件。

  为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桐庐精准把握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口,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对符合“三线一单”及桐庐县环境功能区划的项目,积极做好环评审批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对不符合的项目及时予以否决。

  在农业农村治污行动中,桐庐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市组合拳工作,在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后,结合新标准,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落实水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在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全覆盖后,积极探索“垃圾变土肥”的创新之路,创立了“世外桃源”牌有机肥,实现了“垃圾减量”和“变废为宝”的双赢;在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后,在绿水青山与百姓经济的结合点上有了生动实践。

  去年桐庐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8天,优良率达89.9%,桐庐县境内114条主要河道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I类、Ⅱ类以上河道占比高达86.9%。这些数字的背后来自于桐庐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坚持,来自于桐庐环保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县域生态保护机制。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桐庐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在政府主导下,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举措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生态文化逐渐在桐庐人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也让桐庐变得越来越美好,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

  桐庐全系统守护乡村美丽生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整体系统观。

  在城南街道金中村,叶漱秋的家格外醒目,蔷薇垂挂在庭院围栏上,庭院内漂亮藤本、木本植物被一一排开,整个庭院生机盎然。

  使用环保生活设备、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深入叶漱秋日常生活。他们自住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既能发电自用又能帮助屋顶隔热,使用空气源制热水,空调、冰箱用低能耗的,照明用灯都用led节能灯等等,美化人居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宣传节能理念……叶漱秋一家绿色环保的生活态度已经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生态环境保护是否到位,不是看一时的治理,而是看一个地方能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每个人潜意识的一种习惯。

  桐庐县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生态环境之于该县的意义。

  有了县域的顶层设计之后,桐庐创新环保管理体制,形成“四全”环保自治体系,让环境保护工作在政府主导之外,增加了一套成本低廉、管理有效、反应迅速的基层环保自治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社会监督力度,保障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全”环保自治体系主要包括,基层自治体系“全域覆盖”、民间环保组织“全面开花”、 社会共管意识“全线深入”和环境动态监管“全民参与”, 使群众以主动担当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生态环保工作中。

  早在2年前,桐庐后岩村按照“村集体补助、社会资助、村民自筹”的思路,邀请社会乡贤捐助、热情群众参与等方式首创“美丽基金”志愿服务。在村民自愿前提下,村集体与后岩村202户农户全部签订了《“美丽基金”农户协议》,今年5月,这项举措又升级了,村里推出“美家美德”微积分,坚持真考、实考、严考,专门聘请专职人员从6月1日起对每家每户每月进行不定期的暗访、打分,内容包括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10项内容。按得分情况,满分60分奖励美丽基金500元,55分至59分奖励美丽基金400元,51分至54分奖励美丽基金300元,50分以下无奖励。

  桐庐县探索和创新一系列基层自治管理模式,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各界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官治”向“民治”转变。

  生态产出初见成效

  寻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今年一季度桐庐实现生产总值(GDP)7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速高于年初预定目标,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正是对桐庐坚定走经济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一种肯定。

  作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点保障县,桐庐在环保制度改革中,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机制,为方便企业办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行摸索创新。

  桐庐县作为全省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试点,以管得住污染源为目标,全面推进“一证式”改革。通过改革,理顺排污许可证与环评审批、“三同时”制度、总量管理、排污申报、监管执法等污染源管理制度的关系,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明确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所有排污行为的核心管理制度。这为全省乃至全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样本。

  为加大环评审批改革力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实效,2017年,桐庐县出台《桐庐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网上在线备案、降低环评等级、精简环评内容、承诺备案管理、创新环保“三同时”管理等改革实招,在全市率先实施环保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为桐庐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之时,桐庐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智慧安防、快递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石材、电镀、铸造等落后产能,十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升。着力推动民宿经济、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生态人居、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城乡向美丽经济的衍生转变。

  大奇山下富春山健康城内已先后成功引进了爱唯(国际)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项目、郎景和健康管理中心、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一个依托山水而建的“医、养、动”三位一体、拥有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高地,正在这里崛起。

  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杨光华博士说,当他从高速下来时,看见天空碧蓝如洗、两侧是满眼的绿,行驶到迎春二桥,清澈的富春水拥抱着他,像极了欧洲的小镇,他觉得,这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地方。

  “产业生态化”,除了发展的产业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外,其发展的产业必须形成产业链和生态圈。归根结底,就是自然生态如诗如画,产业生态自成体系。

  安防产品高端制造业是桐庐大智造产业的重要一环。自来到桐庐后,海康威视已吸引杭州里德通信有限公司、杭州苏和盛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配套项目接踵而至,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安防产品制造产业链。

  在绿色产业建构中,桐庐积极推进富春江、分水江沿江升级发展,将沿线区域紧密串联、融合发展,打造两大产业发展带;同时重点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高铁新城等平台建设,打造富春未来城,使它成为一座山水生态城、年轻活力城;创新要素集聚地、未来生活展示地;社会治理创新区、未来县域城市样板区。力争到2021年,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7%、23%、18%以上。

  一个绿色发展理念更好落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大桐庐正在重新构建。

  山青、水绿、天蓝、土净,桐庐坚持守三条“红”线、育一片“青”山、护一江“绿”水、清一片“蓝”天、净一方“黄”土、美一座“城”(橙)镇、扎制度笼“子”(紫)。桐庐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的七彩画卷正徐徐拉开。

标签: 桐庐县;桐庐;生态;富县;兴县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