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 幸福三门 “两山”理念的三门实践
2019-05-28 07:52:16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李贝妮 邢守秒

  方家渔村。

  初夏,漫步蟹乡三门,美丽乡村的喜人画卷映入眼帘:山间绿意盎然,溪水清澈见底,房前路宽景美,庭院花团锦簇,村民闲庭信步……

  近十多年来,三门县忠实践行“两山”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将“生态资本”切实转化为“富民资本”,推动蟹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三门被列入省“两山(二类)”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实施对象。全县上下围绕绿色发展抓改革,以3年3亿元的省“两山”财政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了总投资约45亿元的12大类“两山”项目建设,“两山”理念的三门实践方兴未艾。

  真金白银 守护生态

  三门县“七山二水一分田”,天然的资源优势赐予这块土地丰厚的绿色财富。该如何护好绿水青山?三门给出的答案是:将绿色进行到底,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战。

  跑遍多地考察取经、反复斟酌修复方式、实施单位正式进场……去年10月,该县启动了总投资1.42亿元的退役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生态修复。上世纪90年代,医化行业曾是该县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0年8月,三门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之心,对13家医化企业进行整治。2017年,该县又向橡胶产业“低散乱”开刀,累计拆除“低小散”企业216家,整治提升125家,关停搬离25家,淘汰提升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25台。

  铺开“清水绿廊”工程、打响“五水共治”硬仗、深化“四边三化”整治……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降噪,开展“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等六美三门建设,绿水青山蓄积的“生态红利”正不断释放:截至去年12月,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7%,空气质量达到I、II级天数所占比例9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均在10%左右,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沿海平原扩排防潮项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程……翻看三门县三年“两山(二类)”建设项目情况表,记者发现,在12类“两山”项目中,生态环保类工程占据了三分之二。

  “今年,三门预计投入财政及社会资本近20亿元,通过政府投资及PPP等模式,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三门县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章日胜介绍,为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该县出台了考核办法,对全县“两山”项目开展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建设出成果,让三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

  环境革命 刷新“颜值”

  如今,乡村旅游正成为一种新时尚。然而,曾经乡村内脏乱差的环境却让人敬而远之。

  三门县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是三门的首选优势,好环境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生产力。该县以“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为核心,重点关注污水、垃圾、厕所、饮用水等民生工程,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走进沙柳街道曼岙村,仿佛置身一方世外桃源,多彩花卉沿路绽放,3D墙绘生动“跳跃”,美丽庭院别具一格,廉政文化墙与清新美景相得益彰。

  提起村子的变化,曼岙村村委会主任俞圣国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紧抓“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建设机遇,打响环境革命,开启村庄“美颜”功能。同时,将廉政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营造清廉乡风,一跃成为“网红”村。

  村民周连珠在村里经营一家小卖部,曼岙村一“火”,她的小卖部生意也是日益红火,“村庄环境好,我们才能赚钱,以后生意肯定会更好。”

  曼岙村的美丽蝶变并非孤本。红色亭旁、蓝色健跳、橙色花桥、古色横渡……行走三门湾畔,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魅力城镇绚烂多彩。

  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任务,并通过省考核验收,其中蛇蟠乡、亭旁镇、横渡镇成为省级样板乡镇,沙柳街道、健跳镇、浦坝港镇成为市级样板乡镇,圆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美丽产业 释放红利

  乡村之美不仅仅囿于山水美、生态美。在提升颜值的同时,三门内修气质,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做大美丽产业。

  5月的潘家小镇,山明水秀,游人如织。漫步水坊街,时尚酒吧、咖啡馆、茶楼、传统手工作坊等应有尽有。潘家小镇原名岩下潘村,位于横渡镇,共70余户,是个典型的小山村。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该村依托优质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整村搬迁,发展农家乐休闲游。

  很快,“潘家小镇”成为三门的一张“金名片”和民宿经济的典范。据统计,该村共有40户经营农家乐,带动就业600余人,每年每户平均纯收入15万余元,其中“热门店”可达30万元左右,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万余元。

  无独有偶。2017年,在花桥镇的包装支持下,方家渔村旅游品牌正式打响。如今在方家渔村,不仅有一饱眼福的山海风光,还有一饱口福的海鲜美味,更有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民宿。“我家每年养殖收入大约20万元,同时家中3间民宿还可以贴补家用。”村民方学云笑着说,像他家这样的收入在方家渔村比比皆是。

  通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是对“两山”理念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近年来,三门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的理念,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同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基本完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2018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454.2万人次,同比增长25%;直接营业收入36973.8万元,同比增加25%。

标签:渔村;生态;绿水青山;三门县;美丽乡村;农家乐;小镇;真金;整治;红利
编辑:郑胜颖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点绿成金 幸福三门 “两山”理念的三门实践
2019-05-28 07:52:16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李贝妮 邢守秒

  方家渔村。

  初夏,漫步蟹乡三门,美丽乡村的喜人画卷映入眼帘:山间绿意盎然,溪水清澈见底,房前路宽景美,庭院花团锦簇,村民闲庭信步……

  近十多年来,三门县忠实践行“两山”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将“生态资本”切实转化为“富民资本”,推动蟹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三门被列入省“两山(二类)”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实施对象。全县上下围绕绿色发展抓改革,以3年3亿元的省“两山”财政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了总投资约45亿元的12大类“两山”项目建设,“两山”理念的三门实践方兴未艾。

  真金白银 守护生态

  三门县“七山二水一分田”,天然的资源优势赐予这块土地丰厚的绿色财富。该如何护好绿水青山?三门给出的答案是:将绿色进行到底,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战。

  跑遍多地考察取经、反复斟酌修复方式、实施单位正式进场……去年10月,该县启动了总投资1.42亿元的退役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生态修复。上世纪90年代,医化行业曾是该县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0年8月,三门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之心,对13家医化企业进行整治。2017年,该县又向橡胶产业“低散乱”开刀,累计拆除“低小散”企业216家,整治提升125家,关停搬离25家,淘汰提升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25台。

  铺开“清水绿廊”工程、打响“五水共治”硬仗、深化“四边三化”整治……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控违、治水、护林、净气、保土、降噪,开展“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等六美三门建设,绿水青山蓄积的“生态红利”正不断释放:截至去年12月,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7%,空气质量达到I、II级天数所占比例9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均在10%左右,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沿海平原扩排防潮项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程……翻看三门县三年“两山(二类)”建设项目情况表,记者发现,在12类“两山”项目中,生态环保类工程占据了三分之二。

  “今年,三门预计投入财政及社会资本近20亿元,通过政府投资及PPP等模式,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三门县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章日胜介绍,为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该县出台了考核办法,对全县“两山”项目开展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建设出成果,让三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

  环境革命 刷新“颜值”

  如今,乡村旅游正成为一种新时尚。然而,曾经乡村内脏乱差的环境却让人敬而远之。

  三门县领导班子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是三门的首选优势,好环境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生产力。该县以“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为核心,重点关注污水、垃圾、厕所、饮用水等民生工程,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走进沙柳街道曼岙村,仿佛置身一方世外桃源,多彩花卉沿路绽放,3D墙绘生动“跳跃”,美丽庭院别具一格,廉政文化墙与清新美景相得益彰。

  提起村子的变化,曼岙村村委会主任俞圣国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紧抓“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建设机遇,打响环境革命,开启村庄“美颜”功能。同时,将廉政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营造清廉乡风,一跃成为“网红”村。

  村民周连珠在村里经营一家小卖部,曼岙村一“火”,她的小卖部生意也是日益红火,“村庄环境好,我们才能赚钱,以后生意肯定会更好。”

  曼岙村的美丽蝶变并非孤本。红色亭旁、蓝色健跳、橙色花桥、古色横渡……行走三门湾畔,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魅力城镇绚烂多彩。

  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任务,并通过省考核验收,其中蛇蟠乡、亭旁镇、横渡镇成为省级样板乡镇,沙柳街道、健跳镇、浦坝港镇成为市级样板乡镇,圆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

  美丽产业 释放红利

  乡村之美不仅仅囿于山水美、生态美。在提升颜值的同时,三门内修气质,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做大美丽产业。

  5月的潘家小镇,山明水秀,游人如织。漫步水坊街,时尚酒吧、咖啡馆、茶楼、传统手工作坊等应有尽有。潘家小镇原名岩下潘村,位于横渡镇,共70余户,是个典型的小山村。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该村依托优质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整村搬迁,发展农家乐休闲游。

  很快,“潘家小镇”成为三门的一张“金名片”和民宿经济的典范。据统计,该村共有40户经营农家乐,带动就业600余人,每年每户平均纯收入15万余元,其中“热门店”可达30万元左右,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万余元。

  无独有偶。2017年,在花桥镇的包装支持下,方家渔村旅游品牌正式打响。如今在方家渔村,不仅有一饱眼福的山海风光,还有一饱口福的海鲜美味,更有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民宿。“我家每年养殖收入大约20万元,同时家中3间民宿还可以贴补家用。”村民方学云笑着说,像他家这样的收入在方家渔村比比皆是。

  通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是对“两山”理念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近年来,三门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的理念,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同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基本完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2018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454.2万人次,同比增长25%;直接营业收入36973.8万元,同比增加25%。

标签: 渔村;生态;绿水青山;三门县;美丽乡村;农家乐;小镇;真金;整治;红利
编辑: 郑胜颖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