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江干一群“桶长”管理垃圾分类有一手 一桶一人全程跟踪让垃圾不乱来
2018-04-04 09:15:35 来源: 杭州网 李睿 胡凯莉 文

  商惠清正在检查垃圾分类是否正确

  前天上午,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圣奥领寓3幢1单元门口,居民毛先生提了一绿一黄两袋垃圾,正准备往垃圾桶里扔。楼道长商惠清接过两袋垃圾一一打开,仔细检查了一番。“嗯,不错!绿色的放厨余垃圾,都对的!”商惠清满意地点点头。毛先生笑着回道:“现在已经分得很熟练啦!”随后两人一起将两袋垃圾分别扔进了相应的垃圾桶内。

  这并不是商惠清多管闲事儿,而是她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桶长。今年3月初,江干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桶长制”,一人一桶监督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结合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居民垃圾分类常态化。

  全市首创“桶长制” 江干的垃圾桶有专人管

  今年3月初,江干区在全市首创垃圾治理新模式——“桶长制”,圣奥领寓作为试点小区率先实行。自那以后,商惠清就成了圣奥领寓小区14个“桶长”之一。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单元门口的垃圾桶旁。

  “早晚是扔垃圾的高峰期,我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盯着,管牢这只垃圾桶!”商惠清说,她的职责是检查大家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遇到不对的得跟他们讲,不懂的要引导一下。”她说,引导大家正确投放垃圾也很重要。

  虽然“桶长制”刚实行不久,但是大家的分类情况都还不错。“在‘桶长制’实行之前,我们就在给居民宣传了。”商惠清告诉记者,之前作为楼道长她会挨家挨户上门,给邻居们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平时也常在单元楼的微信群里给大家讲垃圾怎么分类、分类的好处等。”正由于前期的宣传,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逐步增强。

  被动监督到主动作为 垃圾分类成习惯是目的

  当然,仅靠人为监督还是不够的,如何保证大家都长期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要求呢?一张贴在楼道口显眼处的垃圾分类评比表是一柄“利器”。

  商惠清会根据邻居的分类投放情况给每家每户打分,“每天会更新,打分榜这么显眼,大家走来走去都能看到,分不高也不好意思的。”商惠清说,“积分还可以兑换实物,当然分越高奖励越多咯!”

  此外,每个季度社区都会组织一次垃圾分类“最佳”楼道的评选活动。“我们社区有两个督导员,他们会根据日常督导情况给每个楼道打分。”圣奥领寓所在的兴安社区书记蒋婷婷介绍,评选结果会在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栏张榜公布,在单元楼道门口悬挂流动红旗,以此提升楼道居民荣誉感。“社区对获奖楼道也会进行实物或资金奖励。”蒋婷婷说。

  据悉,4月2日起,“桶长制”也在红苹果社区和江涛社区试行。“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我们推出了多种模式,除了圣奥领寓小区的全覆盖式,新江花园社区采取‘1+5’逐步推进式,江涛社区阳光国际小区采用‘点位’轮班式。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居民志愿者、楼道长等各种身份的人都有参与。”九堡街道妇联主席项雅玉介绍,“目前‘桶长制’还在不断试行完善中,今后覆盖面会更广。”

  垃圾分类新规本月起施行 分类不自觉最高可罚5000元

  垃圾分类不自觉?今后要吃罚单了!记者了解到,推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其监督管理的《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本月起施行。

  《办法》明确,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收集容器或者将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交给专门的回收经营者。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对此,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表示,近10年杭州城市垃圾清运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杭州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意识和行动不一致。主要问题在于不能检验,没有处罚。”因此对于新施行的《办法》,他认为以前只是政策,这次是立法,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垃圾分类需要责任心,而不是抱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吴伟强建议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可追溯机制,以及“党组织—街道—社区—楼道长—志愿者联动合作”的“入户分类指导制度”。

标签: 垃圾分类;商惠清;楼道;江干;垃圾桶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