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的目的就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做到物尽其用。”前不久,在南湖新区新南社区会议室里,一位身穿黄色马甲的环保志愿者,正向该社区居民宣讲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
据悉,这位环保志愿者名叫张春明,今年49岁,是新南社区一位普通居民,一直以来,凭借着对环保事业的那份热爱之情,张春明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环保达人”。“在做垃圾分类宣讲员之前,我是一名义工,每周都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南湖边捡垃圾,4年多来可谓是风雨无阻。”张春明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也践行着低碳环保的理念,譬如,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外出时随手关闭电源,生活垃圾有序分类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南湖区全面推行,张春明下决心要当一名垃圾分类知识的宣讲员。“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剩菜剩饭是餐厨垃圾”……此后,张春明也开始了垃圾分类“宣讲之旅”,而在这其中,张春明也在不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和锻炼即兴表达能力,并把“纯理论教学”变成让听讲者“亲身实践垃圾分类”,宣传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去年10月初,张春明还成立了“春明环保工作室”,并招收了讲师、策划、后勤、财务等人员,自从去年10月13日第一堂讲座开讲到现在,“春明环保工作室”已把垃圾分类的声音传到了多个社区、福利院。可喜的是,张春明的环保行动还得到了新南社区的大力支持,如今,每周日晚上6点半,新南社区都会组织居民分批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学习。
据了解,不同于一般讲座,张春明在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时,会和居民展开积极“互动”。记者在一次讲座现场看到,为了让人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张春明亲手制作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小垃圾桶,她让老年人、家庭主妇、孩子分别尝试丢弃牛奶盒子、丝袜、电池、过期药品、毛巾、米袋等垃圾,扔对垃圾桶的居民还可以得到一份小礼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垃圾被称为错位的资源,要通过分类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张春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参与进来。“现在,除了定期开展一些讲座之外,我还会和一些环保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并与居民签订承诺书。”张春明说,一开始,一些居民不理解,吃了不少闭门羹,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她的工作表示支持,可喜的是,到目前为止,她与广大居民已经签了千余份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