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妮)3394,是平湖市公安局林埭派出所户籍民警丁秋美在2018年里很值得记取的数字。为了帮农妇谢健连解决28年“黑户”问题,丁秋美陪她远赴广西藤县,奔波3394公里,没让她多打一个证明、也没让她来回跑,仅用6天时间就办好了事情。“我们全家都很激动,太谢谢丁警官了!”事后,谢健连一家写来感谢信。
这样的故事,只是浙江公安机关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缩影。浙江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科技化建设以及服务创新,不仅让群众少跑腿,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跑”进了群众心坎里。
“最多跑一次”的领跑者
在省政府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机构3次民意调查中,我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户籍登记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在政府10类事项排名中始终保持前列,其中出入境事项实现率、满意率实现“三连冠”,成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领跑者。
一窗跑、轻松跑、预约跑……对于老百姓而言,如今在浙江各地办理出入境事项,几乎人人都有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感觉。我省公安机关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开利民之门,以服务质量水平的攀升换取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宁波71岁的瑞典籍华侨张艳琴就是受益者之一。
30年前,宁波市北仑区大街道青林村人张燕琴举家移民瑞典,并取得了瑞典国籍。多年来,张燕琴靠短期签证往返中国和瑞典,一次最多可以在中国停留90天,期满后就得返回瑞典,光坐一趟飞机就要十多个小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近年来,张燕琴回老家待着的时间越来越长。2018年10月初,眼看短期签证又要到期了,张燕琴打电话向宁波市北仑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咨询五年签证办理事宜。窗口民警陈旻茗仔仔细细地向张燕琴告知了所需资料和办理方法。但是,张燕琴记不住,再次给陈旻茗打电话寻求帮助。
“在和张阿姨的交谈过程中,我得知她一个人住在偏远的青林村,坐公交车到北仑城区要1个多小时,而且她腿脚也不太方便。另外,张阿姨以前在国内的时候,还更换过户籍地,情况更加复杂。”陈旻茗说。为此,陈旻茗主动联系了老人所在的社区和派出所,帮助她办理了临时住宿登记及关系证明等材料。接着,民警骆佳伟上门取证,为老人加急办理了团聚类居留许可。
证件办好后,陈旻茗又主动赶到青林村,把证件送到了老人手上。张燕琴又惊又喜:“我真没想到,现在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太感谢了!”现在,张燕琴可以在5年内自由往返中国和瑞典,在国内停留时间可以由自己决定。
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
看得见的细节令人称赞,看不见的细节凝聚匠心。浙江公安机关在老百姓看不见的“背后”,努力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部门之间的数字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在温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贯穿着“互联网+”思维。2017年8月,温州警方推出了“百万申请网上办”便民服务措施。2018年8月2日,2.0版正式上线,改名为“温警在线”。网上办事事项增加到237个,引入电子签章、共享核验、双向音视频等多项功能,而服务也从温州延伸到了省外、海外,可以为在外的温商、华侨提供“零跑腿”服务。
2.0版本上线后没多久,王女士就来到温州鹿城区中山派出所,问能不能替她在西班牙的儿子代办迁户口。民警一听这情况,告诉她:手机上就能办!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公安”,进入“温警在线”,她儿子只要上传身份信息,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就可以提交申请。王女士记下流程后,回了家。这天下午,民警就在后台看到了对方提交的户口迁移申请,10多分钟后,迁户口的事就办好了。
事实上,为了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全省公安机关都在努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应用,将更多服务项目搬上APP、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实现“移动办”。
比如,绍兴公安推出“越警管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群众提供“全时空、零距离”的管家式警务服务,全市2736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温州、丽水两地公安,在海外华人华侨相对集中的国家建立“警侨在线”“警侨驿站”网上服务平台,帮助华侨实现国内事务国外办……截至目前,235个公安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7.92%,群众办事时间缩短38.97%,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