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0日讯 (记者 林上军 浙江法制报记者 郑嘉男 通讯员 缪斌) 8月29日,省内外多位社会治理领域专家齐聚舟山市普陀区,共同把脉社会治理“普陀模式”,并就如何实现从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网络化治理升级提出建议。
普陀区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经过10年多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的一项品牌工程。
去年以来,普陀区通过体制再创新、力量再整合、措施再深化、机制再完善,全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按照“全科多能、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要求,坚持“整合转岗为主、聘用人员为辅”原则,组建一支专职网格员队伍,明确十大职能,理清16项网格清单,落实考核晋升奖励制度,同时组建联社驻村服务团队、建立落实“逢五进格”制度和网格问题处理清零机制等,探索出一条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城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普陀区刑事发案下降23.1%,安全事故下降28.6%,重大矛盾下降7%。
普陀区还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领域,深度整合基层治理部门资源、社会力量,建立全省首个集多元化解、诉讼服务、信息指挥于一体的区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今年1月至7月,共解决群众各类问题3.9万件,重大疑难案件调处成功率、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研讨会上,专家们从干部责任的网格化确定、整体性治理、专职网格员队伍的打造、制度创新生命力的再造、社区微治理的路径以及网格化在旅游社区治理中的现实价值等方面,对基于网格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