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原创力量  正文

“三轮”驱动兴海西 浙青携手高水平奔小康
2018-08-03 18:06:4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越

  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越)距离浙江2700公里外的青海海西州,正在悄然变化: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绿树茂密丛生,城市发展富含现代气息, 百姓享受到浙江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依靠产业扶持脱贫致富……

  2010年,党中央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浙江与海西州就结下了深厚情缘。2016年以来,浙江省选拔出43名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奔赴位于国家“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肩负援青新使命。对海西州人来说,他们像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一个个工业园区, 凝聚着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

微信图片_20180803184301.png

浙江在线记者专访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

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潘建漳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潘建漳说:“我们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三轮’驱动,为浙青携手高水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近日,浙江在线记者来到海西州,从智力援建、产业帮扶、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了解国家“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里的浙江故事,传递海西州发展好声音。

  智力帮扶  深入人心的“民生答卷”

  在从西宁到德令哈的路上,德令哈市市民牛虎虎得知记者去工作时,他立马就说:“那你肯定是浙江来的!”

  浙江援建的青少年发展中心、市民广场、图书馆成当地地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连线浙大一院专家.....在海西州,越来越多的“浙江元素”、“浙江人”被海西人所熟知。

海西中学.gif

海西高级中学

  海西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李畅华,参加了“走出大山看大海”的公益夏令营活动,刚从杭州回到家乡。“欣赏到和青海、德令哈不同的风土人情,开阔了我的眼界。”她向记者说起本次夏令营的最深体会。和李畅华同行的,还有德令哈中学的23名同学,他们在杭州第九中学体验了3D打印、生物观察、图形计算等创新课程。据介绍,本次夏令营由浙江援青指挥部出资,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

  在德令哈一中,“杭州班”成为优质教育的代名词。正如班级名字,它是由杭州的支教老师建立起来的。孩子能进“杭州班”上学,是当地家长最自豪的事。“杭州班”在当地受到追捧的底气是什么?“成绩稳步提升,与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差距逐步拉大。”德令哈一中援青英语教师郑联群说这是“杭州班”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援青老师更注重传教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

704251589183863801.jpg

姚晓霖博士义诊现场(资料图)

u=356479905,3647252294&fm=173&app=25&f=JPEG.jpg

唐小平博士向患者解释病情(资料图)

  “病人症状在浙江也很少见,幸好在查房时发现了。”援青人才、海西州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姚晓霖,在查房时发现一名被误诊的病人,当地医生把“Fournier”综合征当成普通细菌感染,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经过手术,病人转危为安。三年来,海西州人民医院在浙一医院的支援下,开设心内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其中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四项医疗技术,填补青海省空白。除了救治病人,援青医生还在海西州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伍,每年选派当地医生进浙一医院进修学习。如今,一台全新的DSA机在海西州人民医院静置四年后,有了专业操作医生,为百姓提供心脏治疗。“既然来了,就带着一颗热心工作,想做的还有很多。”援青人才、海西州内科主任唐小平感慨。 

  2017年浙江省安排资金1248万元,用于海西州智力帮扶、人才培训及专业进修项目、各地区柔性智力服务项目等9个项目。不仅如此,浙江省加大教育援青力度,普通高考浙江省面向海西州定向本科生计划25个,同比增加了25%。同时,选派优秀教师63人在海西州各大学校进行培训、讲座等活动,近1700余名受援地教师受益。


 

标签: 浙江;海西州;德令哈;产业;安康;风情小镇;农垦文化;帮扶;援建;麦地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