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图说浙城  正文

玉带美如画 山乡变通途
2018-12-17 10:25:29 来源: 台州日报 朱玲巧

1.png

  1978年1月,浙江国道“第一隧”——长石岭隧道打通,由此拉开了台州开凿隧道和公路改造的序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公路里程从1651公里发展到1.28万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三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332公里;全市乡镇二级以上公路通达率82.9%。

  40年,台州公路人开拓创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起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路网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昔日“出门车爬坡,逢水车渡河”的交通窘境变成了大道通途。

  “台州因‘路’而变,因‘路’而兴。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成为现实,乡村从闭塞落后走向了开放富足,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一方的蓬勃发展,全社会‘敬路、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正日渐浓厚。”台州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德胜说。

  高山变通途:省国道“第一隧”打通

  台州背山濒海,三面高山峻岭。上世纪70年代,104国道是台州对外交通的大动脉,但一到临海境内,这条路就要翻越一座大山,三个岭头。

  临海长石大岙村村民郑孙来印象深刻:过去即便是坐车,北上杭州,要爬越猫狸岭等山脉,需要8小时,南下温州,需要6小时……

  1976年上半年,离这个村子不到500米的山头,日夜传来敲敲打打的声响——长石岭隧道正式开工。

  没有大型机械,没有先进设备,只有一颗对便捷交通渴望的心。

  “硬是靠着一股干劲,用三角锄头、手推车等人工开凿,一米一米的掘进度。”参与隧道施工的许城贵老人回忆,他的脑海还会响起工人们响亮的劳动号子。

  短短346米长的隧道,用了近3年时间才得以打通。开通那天,人山人海,沿线的很多村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原本一天的山路,现在几分钟就能到山那头了。”郑孙来将它称为一个“奇迹”。

  隧道贯穿后,沿线的村民,通过这条隧道,陆续走出大山,搬到了镇上或者城里,做起了生意,找到了工作。

  1989年,看中这里交通便利,华海药业落户在了长石大岙村,规模越做越大,并成功上市。“金凤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郑孙来就一直在该企业从事建筑修补工程。

  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境内隧道、桥梁、高速路相继建成或开通,这些互联互通、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干线公路组成了台州的活力 “大动脉”。目前全市拥有G15沈海、G15常台、G1523甬莞(乐清湾大桥及接线)、S28台金、S26诸永等5条高速公路及G104国道京福线等13条普通国道省道公路。

  至此,台州人民结束了翻山越岭的历史,公路交通更是成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烂泥路变幸福路:“村村痛”到“村村通”

  “大动脉”一个个打通了,但此时的“毛细血管”却依然闭塞。

  “从白鹤镇坐40分钟汽车,再坐骡子爬两个小时山路,就到老家小鳌坑村,爷爷是‘老村长’,半辈子在为修路的事奔忙……”

  “一到刮风下雨,在县公路局上班的父亲就要忙着去清扫被泥石流掩盖的山路,当时的路况太差了……”天台县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舒的记忆历历在目。

  从“村村痛”到“村村通”,再到现在的“四好农村路”,这是一家三代“守路人”的接力。

  200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开启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农村公路建设成了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市公路局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以“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为目标,为百姓打通致富路、幸福路。

  截至日前,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投资23.8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63公里,是省下达指标的1.754倍;实施路面维修525公里、安防工程409公里,是省下达指标的1.415倍,改造病危桥隧47座,是省下达指标的2.47倍。

  修一条路,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天台的后岸结束了“卖石头”,转变为开民宿“卖风景”;宽阔的水泥路通向羊岩山庄,带动了河头镇茶叶产业发展;牛头山水库源头的小芝镇,走出了大山,诞生了一个个“网红村”……

  “搓衣板”变美丽公路:“好路率”提升至91.6%

  还记得过去街头巷尾的“蹦蹦车”吗?坑坑洼洼的马路,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那时乘车出行的真实写照。

  而现在,不管你行驶在国道,还是农村公路,条条是平坦的通途,两旁处处有四季的风景。

  “老百姓对公路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通达性、联结性,还期望能够走得更安全、更舒心,真正做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马德胜说。

  长期在养路一线的市公路局养护科刘巍更深有体会:“以前的路,就像是搓衣板,养路人一扫就尘土飞扬。一些公路虽然铺上了渣油路面,但因标准低,平均行车时速也只有三四十公里。”

  面对市民对于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公路局围绕“品质工程”创建活动,坚持普通国道与高速公路路况品质两手抓。如S324林石线、S214甬临线、S327临前线等一大批水泥路面实现了路面黑色化。

  公路养护的工作漫长而艰辛。在路面黑色化的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温度高达170℃左右,每当运输车卸料时,扑面而来的热气,会瞬间让人感觉透不过气。台州养路人不畏艰难,洒下一路汗水,铺就一条条黑色长龙,10人的施工队伍一个夏天就能铺出30多公里的沥青路!

  今年以来,“四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公路养护中,实现旧料回收率达到96%,循环利用率达到90%,修出了条条绿色生态公路。

  截至去年底,我市路面“好路率”从2014年的88.4%提升到91.6%,路况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公路通行更畅通、公路行车更舒适,两旁错落有致的植被相得益彰。

  如今,美丽公路、“四好农村路”已成为促进地方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标签: 台州;隧道;国道;长石;打通;公路;第一隧;农村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公路改造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