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览 | 新闻资讯 | 人物档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最美浙江人 > 人物档案 > 奉献之美 正文

蒋海云 东极岛上的光明使者

2017-09-29 17:06:01 来源: 《浙江日报》2014年3月17日头版

  东极岛上的“光明卫士”——记舟山供电公司东极供电服务站站长蒋海云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这是舟山普陀区东极岛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东极位于浙江的最东面。这个由4个住人小岛组成的岛屿,远离大陆,气象复杂,铺设线路难,岛上居民一度饱受缺电的困扰。

  4年多前,这个岛上来了一群电力人,改变了岛上的面貌,成为了岛上居民心中的光明卫士。48岁的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东极供电服务站站长蒋海云,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

  海岛的幸福使者

  叶增产的超市是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岛上面积最大的商店,冰冻的海鲜、速冻食品等一应俱全。尤其到了夏天,游客众多,生意好得很。

  过去,岛上有一个小小的柴油机发电厂,临海而建。平时电压不稳不说,一到台风等恶劣天气,一个大浪打来,整个发电厂就被淹没在海水中。

  “那时候经常停电,有时只有晚上才供一会儿电。空调、电风扇都成了摆设,更别说冰箱、冰柜了。”说起过去,叶增产忍不住直摇头。

  这一切随着2009年10月1日新的柴油机发电厂投产运营画上了句号,岛上开始24小时供电,并筹划成立供电服务站的前身供电营业所。有着30多年海岛工作经验、精通柴油机发电的蒋海云成为所长的不二人选。

  蒋海云并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怎样一种恶劣的环境。第一次坐船去东极,3个小时的摇晃,让一直生长在海岛的他也忍不住晕船呕吐。而岛上生活枯燥,没有任何娱乐设备,更让他和同事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沉寂。

  “不是没想过要离开,而是不能走啊。”看着岛上居民期盼的目光,他安下心来。除了确保发电安全,哪家有用电问题,他都自己上门维修,常常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在蒋海云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比普通电力工人多了一样东西——救生衣。去年,台风来袭,青浜岛停泊的小渔船需用起吊机吊到堤坝内。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吊机的用电设备坏了,要是修不好,渔民的损失很大。当地政府打电话求助蒋海云,当时海上风力很大,不具备通航条件,他们坐着一艘小船冒险前往。

  到达青浜岛时,由于风浪太大,渔船无法靠岸。人站在船上,只能等浪头将船送到岸边,再顺势跳上岸。看着脚下汹涌的海水,蒋海云定了定神,等待时机,跳了出去。可没想到,他刚起跳,船就已经顺着浪头退回去了……“差一点掉到海里,幸亏岸上的渔民一把拉住了我,不然后果不敢想象。”现在回想起来,蒋海云还有些后怕。

  像这样的惊险情况,4年多,蒋海云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但即便如此,他踏遍东极岛每家每户的足迹越来越坚定。岛上居民常开玩笑说,如果蒋海云他们不在岛上,那就没法生活了。

  哨所的电力“保姆”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 《战士第二故乡》,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舟山前哨守岛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被称为“东海第一哨”的驻浙某部哨所就在庙子湖岛,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过去,部队自己用柴油机发电,每天晚上12时停电,早上根据战士起床时间开始供电。

  “成本很高,每度电要两元多,还经常出问题。”教导员姚家柱说,自从蒋海云他们来了后,完全不一样了:24小时供电,保证部队执勤、夜训;0.6元多一度电,还有电力工人定期检查线路,严防故障……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下着大雨,岛上刮起大风,部队供电线路突然跳闸。官兵紧急检修,没有恢复正常。

  姚家柱焦急之下想到了蒋海云,但看着窗外恶劣的天气,他有些担心,他们会来吗?“我马上就来!”电话那头蒋海云果敢的声音,让姚家柱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

  风雨中,蒋海云带着几个年轻人沿着山路,一根根电线杆逐一检查过去。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这种天气状况根本不适合登高作业。“部队守卫着国家的安全,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蒋海云带头爬上电线杆检查,直到23时,蒋海云和同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其中一个瓷瓶断裂。

  为部队训练场安装探照灯、球场灯光,台风前后及时检修电路……一件件看似不大的事,却谱写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哨所官兵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居民的“编外110”

  “人间有温暖,患难见真情”,东极供电服务站里的这面锦旗,蒋海云特别看重,因为这是老百姓对他们的肯定。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蒋海云正在站里值班。“着火啦!着火啦!”外面突然传来的呼叫声打破了小岛夜晚的宁静。

  蒋海云跑到屋外一看,不远处一幢民房正冒着滚滚浓烟,火苗不断从窗户往外蹿。他二话没说,叫上同事,戴上安全帽,抱着服务站里的灭火器,冲向火海。

  眼看大火就要烧到隔壁,蒋海云顾不上危险,打破隔壁家的门,冲到二楼,再用梯子爬上房顶,从上往下灭火。

  在电力职工的带动下,附近居民纷纷加入灭火队伍。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扑灭了大火。

  “他们不仅帮我救火,还给我捐钱呢。”受灾屋主马亚雪一提起这件事,眼眶泛红了,“他们感觉就像110一样,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说一声,很快就赶来。”

  这支老百姓口中随叫随到的“编外110”,在家人眼里却是“一呼难应”。

  去年大年三十,对妻子和女儿,蒋海云又一次失约了。“没事,我们都习惯了。”妻子蒋赛萍笑着说,可蒋海云知道,那一刻妻子心里有多难受。

  调到东极岛工作后,为了确保老百姓过上安心年,蒋海云每年春节都守在岛上。今年,公司安排他回家过年,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实在放不下岛上的居民。”

  女儿中考、高考,蒋海云都不在身边;父亲身患重病住院,蒋海云没有时间照料;一起出去吃饭逛街,更是妻子、女儿不敢奢望的事……

  “女儿在宁波读书,我又忙着工作,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说起妻子,蒋海云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一天半夜,独自在家的蒋赛萍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此时的她多希望丈夫能在身边。她只能自己挣扎着拨通了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有时候真想找他们领导,让他不要干了,赶紧调回来。”直爽的蒋赛萍曾毫不掩饰自己的抱怨。2010年春节,她带着女儿到东极岛看望丈夫,风浪让晕船的母女俩难受了好几天,这也让蒋赛萍更加理解丈夫工作的艰辛与意义,“他也很不容易,我们作为家人,自然要好好支持他。”

  夜晚的东极,灯光闪烁,如同暗夜里璀璨的星星。庙子湖岛的小路上,蒋海云边走边细心地看着周围的线路:“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一直留下来。”

  

作者:   编辑:凌鑫(实习)
人物档案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