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民生百态  正文

农民胡卫明的“雷锋梦”
2019-02-25 08:49:31 来源: 台州日报 何 赛

1.png

  图为胡卫明(左)在帮老人修门。

  人物名片:胡卫明,仙居县官路镇萍溪村志愿服务队队长。30年来,他带领服务队累计为乡村群众提供服务1.6万余小时。荣获中国好人、浙江好人、浙江孝贤、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浙江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入选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卫明,这里着火了,你快来看下!”正月初七傍晚5时,胡卫明刚吃了几口饭,就接到了村里人的“消防热线”。

  他和几个队员放下碗筷就出门了。原来,村里一对夫妻闹矛盾,不慎点着了棉被。化解虚惊后,胡卫明耐心开导起夫妻俩。等到饥肠辘辘回过神来,已经晚上8时了。

  面对烧得黑乎乎的被子,他二话没说,出门开车去买了一床棉被回来,这才安心回消防室值班。

  “你看,他就是爱‘多管闲事’,年前新搞出一个消防志愿站,和队里人值了一个春节的班。”胡卫明的妻子郭小凤提到此事,一半埋怨,一半骄傲。“我跟他是中学同学,那时候他就总爱帮助人,同学们背后都开玩笑说他把自己当雷锋呢。”

  没想到,这“雷锋”一做就做了一辈子。

  大年初一,生在车里的婴儿

  对于胡卫明来说,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助人”生涯应该起步于1989年。那年,萍溪村委决定成立村老年协会,25岁的胡卫明作为村里骨干,开始义务照料老人们。

  之后,帮辍学孩子筹学费、义务帮村里道路建设做小工、翻修萍溪小学的课桌凳和房屋等一系列“杂事”,都被他“承包”下来了。20多年来,学校没有请过一次泥工木工。

  “他还是我们村里的‘送生公’,好多孕妇都是他送到医院的。”同在志愿服务队的胡敏江调侃道,“救护车过来需要一定时间,有一回来不及了,直接就生车里。”

  故事发生在2008年大年初一。凌晨5时,胡卫明接到电话,村民徐利利早产,快要生了。眼看别家都已经打响“开门炮”了,他点了烟花,没听到声响就一脚油门赶去“送人”了。

  1分钟、2分钟……胡卫明绷着神经,一边瞟时间,一边紧张开车赶往县上医院。第7分钟时,离医院不到1公里的地方,孩子生出来了。

  可是没有听到哭声。全车人都慌了,不知所措。胡卫明稳了稳情绪,“别慌,把孩子脚提起来,拍后背,让嘴巴里的痰出来。”终于,孩子发出了响亮的哭声。

  孩子的父母至今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多次上门感谢。胡卫明心悸之余,还时不时买礼物看望“车生儿”。“今年过节,孩子都长得这么高了,见到我亲热叫伯伯。”他比了比胸前位置。

  作为邻居,胡敏江也记得当时的场景。“大年初一早上,一打开门就看到他在门口洗车,车里都是血。”不少不解真相的村民在背后指指点点,“真是神经病,正月里这么不吉利。”

  胡卫明当做没听见,一接到电话,照样风雨无阻出门。“前年大年三十正准备吃年夜饭,他就不见了,半夜回家才知道他又当‘送生公’去了。”胡卫明儿媳朱雨欣笑道。

  卫明,写在墙上的“紧急联系人”

  “儿子都没卫明贴心啊!”张阿婆回忆起自己晕倒那晚,感慨说。凌晨3点晕过去,5点醒来拨打儿子电话未果后,张阿婆一眼就看到了墙上卫明的联系方式。一按键,传来熟悉的声音“喂”……

  萍溪村是仙居县最大的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老人村”,青壮力大部分在外工作。在这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墙上留着胡卫明的联系方式。“之前做了‘联系卡’,老人们经常找不到了,这样最方便。”

  “卫明啊,我家门锁坏了,能过来修下吗?”2月18日,外面还下着雨,崔凤花老人一说,他就拎着锤子和扳手上门了。

  “卫明啊,棚顶有点漏水怎么办?”修好门回家路上,李阿婆蹒跚地拉住了他的手。“您等几天,天晴了我就来。手上的冻疮怎么样了?药膏擦没擦?”

  一路上都有老人探头出来。而老人们口中亲如儿子的胡卫明,觉得自己只是在“回馈”。他家有5个兄弟姐妹,生活拮据,小时候总是饥一顿饱一顿。那时,附近的村民经常给他们送吃的来。

  尤其是20岁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邻居的关怀更让他感受到温暖。这份对老人和村民的情感,一开始却并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甚至一度闹到离婚。

  上世纪90年代,做工艺品娃娃每天只有2元,胡卫明的木工活计一天5元。好不容易做了半年,郭小凤看着750元还没高兴多久,这笔“巨款”就换成了村里的29个敬老爱老宣传栏。“孩子的零食都没买上,怎么能不埋怨呢!”

  好在,经年累月的助人行动也让郭小凤慢慢理解,她知道,丈夫是个好人。2013年儿子结婚时,面对家徒四壁,她也没有再抱怨过。还是亲戚看不下,主动借了他们10万元用作新房装修。

  家里二楼,永远热闹的“会客厅”

  不管晚上多晚,早上多早,胡卫明的家门永远都是开着的。

  “是压根就没关过,我怕有人找不到我。”来找他帮忙的,都径直上了二楼;来商量事情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也一溜烟就坐在了书房。这个几平方米的小书房,就是胡卫明的“会客厅”兼多年的志愿服务办公室。

  随着队伍人员从1个变成70个,镇上给批了专门的志愿服务办公室。胡卫明晚上还是不关门。有人说,“他人好,小偷也不会偷他的。”胡卫明自己却说:“我现在做的玻璃,如果有人实在需要用钱了,能够搬去换钱救急也是好的。”

  其实,胡卫明也曾有过“逃避”的时候。常年饮食不规律,胃痛得厉害的他曾躲到三楼假装不在家,一听到来人又忍不住下来;遭受儿子去世打击的时候,他休整了一段时间,又强忍悲痛继续助人……

  帮老人倒马桶、擦身体、送去看病,甚至还帮孤寡老人抬过棺材,胡卫明的助人故事和细节不计其数。为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孤寡人数多的难题,他还利用自己乡贤的身份,号召了一批各领域乡贤为村里建设出力。

  胡卫明带头承包了村里的120亩杨梅,并动员村民们一起承包。邀请专家讲课,自筹资金建立科技传播站,手把手向村民们传授剪枝、病虫防治等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杨梅给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邻村也发展了1000多亩杨梅。

  胡卫明的拳拳之心被很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93年9月,胡卫明自筹资金成立了“青年服务队”之后,慢慢吸引了不少人加入。

  2009年,胡卫明开设了“知心桥”热线服务电话,由志愿者服务队24小时轮流值班,至今及时消除各类大小矛盾纠纷、治安隐患800余起;一到周末,在县上医院上班的儿媳妇也会加入其中;女儿也在其感召下,成为“台州好人”。




标签: 老人;村民;阿婆;孩子;服务队;好人;服务办公室;婴儿;仙居县;浙江省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