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休闲长廊。(王博 摄)
初秋,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一派繁忙,与日渐转凉的天气相比,这里的美丽宜居工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这边,工人们忙着粉刷房屋外立面;那边,电锤声响起,4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正在施工建设…
这个距离市中心50分钟车程的小村庄,没有天赋异禀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富甲一方的大型企业,在村委会带领下,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契约治理”,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村民集体参与出谋划策,从籍籍无名到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环境整洁、村庄和谐,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村容村貌“脱胎换骨”
3年前,陆家堰村的村容村貌还是“脏乱差”;如今开展洁美家园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开启了“脱胎换骨”的大幕。
2015年年底,借全市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东风”,陆家堰村向乱扔垃圾、乱堆杂物宣战。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带领全体村民,利用业余时间清运垃圾,终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垃圾问题。
同时,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集思广益,在卫生死角建花坛、路边旧墙绘新画,道路两侧“见缝插绿”,废弃的轮胎、水缸变身“花盆”装点一年四季。
据统计,过去3年,全村绿化种植面积1.7万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4.2万平方米,河道砌石3000米,新增监控46个、公厕4座、垃圾桶1300余只,成功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
整洁的环境单靠改造远远不够,必须想方设法形成一套全民契约并长效保持。在陆家堰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共识”。全村120名志愿者,每天轮班上门督导垃圾分类工作,如今垃圾分类率达98%。68岁的杨能福与儿子一起住,就把老房子租了出去。今年,租户一直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老杨最终把他“请”了出去。老杨说,宁可租金少一点,也不能拖村里的后腿。
村庄和谐有诺必行
村庄治理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如何让村庄更和谐,村委会开展了“六点半说事会”。开会时,村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等畅所欲言、民主协商。大至大龄青年房、文化礼堂等民生工程,小至路口红绿灯设置、晒场浇筑等工作都在“说事”中得到集体讨论、充分论证、有效解决。
对妨碍村容村貌的党员群众,村里也会通过“说事”进行公开公平的惩罚。村环境卫生整治中,有村民坚持在自家门口种菜。对此,村里特意召开了两次“说事会”,在村干部与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劝说无果后,大家投票表决对该村民作出了扣除上半年老年福利的惩罚。后来,该村民主动承认错误,把菜地收拾干净。在第三次“说事会”上,村民集体通过了恢复他下半年福利的决定。
谈及陆家堰村的成功秘诀,姚宏法用4个字概括:契约治理。这四个字拓展开来就是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村民集体参与出谋划策,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决策取信于民,用长效机制确保村里大小事情的及时跟进和有利执行。
10月中旬,一份经全村公开审议、获得多数人认可的“文明养犬协议”出炉。该协议规定了清理流浪狗、养犬人家门前贴牌提醒、遛狗时间统一等事项,还明确了“被三次警告违规养犬暂停村内福利待遇”的惩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