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看看圆形放哪里?”“对了,真棒!再找找这个三角形?”“爷爷,来,我扶你走廊活动活动筋骨吧!”昨日下午,刚走进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寺后皇社区4楼的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记者就看到护工有的在陪老人做手眼协调训练,有的扶着老人散步,有的忙着给老人准备水果。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养老中心的温度调高到了23℃,与冰天雪地的室外相比,室内温暖如春。“这里一点也不冷,很暖和,住着很舒服。”88岁的王宝奶奶笑呵呵地说,今年春节她也要在养老中心过。
老人得到了很好照顾
吃过苹果后,百岁老人吴宝庆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新闻联播是他最爱的节目。从养老服务中心试营业就入住的吴宝庆是第一批入住的老人,无论入住时间还是年龄,他都已是“元老”级。
“爷爷,你在这里住得习惯吗?”记者问老人。老人的耳朵不太好使,记者反复问了好几遍,老人才听到,他笑着点点头。“住这里半年了,蛮舒服的,这里的人很好。”老人对记者说。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小杜告诉记者,进来之前,吴宝庆老人家住市区新世纪花园小区,一人独居高层楼房,家人曾把老人送到一家专业养老机构住过两年。社区养老中心未开业,老人的家人就多次打听,试运营就转过来了。“住在自己社区的养老中心,离家近,我们探望也方便。”老人家属说。
住在吴宝庆老人隔壁的蒋月仙奶奶88岁高龄了,她正躺床上午睡。记者转了一圈养老中心的房间,发现房间床头摆着花卉绿植,暖色系的墙面,橘色床单,营造了浓浓的温馨氛围,每间房还配有24小时紧急呼叫器。洗手间的坐便器旁和淋浴房内都设有安全扶手,地面则贴着“小心地滑”的标志。“为给老人一个舒适的入住条件,我们结合酒店和医院的双重设计,既能让老人住着舒服,又能住得放心。”寺后皇社区党委书记楼美丹告诉记者,养老服务中心走道采用医院塑胶地面的防滑设计,两侧均装有安全扶手。
“养老中心现在有12名老人入住,有3名护工、3名管理员负责照料他们。”楼美丹介绍说,办公室就在楼下,她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有时间便会跑上来看看老人们,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伙食情况。
据记者了解,该养老服务中心共有30张床位,为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设有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康复室、理疗室、助浴室、书画室等,集养生、娱乐于一体。护理人员将根据老人所需的护理等级进行配备,满足测血压、送药到床、辅助洗澡等不同需求。
嵌入式微型养老应需而生
据记者了解,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寺后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亮点之一是社会资本参与运作的日间照料模式,设有健康理疗室、惠老超市等,协助社区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服务,让老人安安心心居家养老。
“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有社区居民来咨询,能不能设立可以入住的养老中心?既然社区居民需求强烈,我们就开始考虑,并到省内各地考察学习,在市区范围内首试嵌入式社区微型养老机构,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养老机构的照护服务,真正实现原址养老。”楼美丹告诉记者,社区在总结原有养老服务中心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宾馆入住率不高的情况收回部分楼层,建立“家门口的养老机构”,除地理优势外,还在于机构不仅能对老人进行日间托管,更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全天候开放活动场。
目前,寺后皇社区常住人口近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00余人,其中,失独、失能、失智老人就有37人。去年10月,在市、区民政局及西关街道的支持下,寺后皇社区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由寺后皇社区及金色年华公司成立,是市区首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嵌入式社区微型养老服务机构。金色年华总部在杭州,有十几年的从业资历,在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都有分点,颇受社区老人和家属欢迎。
“现在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大多数老人喜欢在家养老或在家门口养老,这种以社区为依托、引进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满足了老人们的需求。”楼美丹说,服务中心的第五层和第六层还没装修,后期将根据老人的入住需求适时增加床位。她告诉记者,养老中心对外开放,除了辖区内老人,面向全市年满60周岁、身体状况适合集体生活(比如不打人等)且有相应需求的老人展开服务。
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缓解了社区老人日常护理和托管的需求。”金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民政科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城市社区场地局限,寺后皇社区这一模式局限性比较大,如果有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每个街道各建一处,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截至去年底,金华开发区已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8家(服务站13家),其中城市社区32家,农村社区116家,示范点41家,共有3000多名老年人通过照料中心直接享受到安全放心、就近便利,以就餐、娱乐、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照料服务。
“有限的社区场地、运行经费、专业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都是制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市民政局救助福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金华市区层面来看,寺后皇社区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试点,如果后期运行情况和市民接受情况良好,可将其视作今后市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样本和方向。
据介绍,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91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9万人,空巢老人29.9万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并行特征明显。“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养老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乡居民养老服务中心3100多家,4400多个行政村中已有3000多个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点;累计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65家,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达3.3万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4张,养老服务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
金华市力争到2020年每百名老人床位达5张,“9643”(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服务格局和20分钟左右居家养老服务圈全面形成,将社会养老服务全面打造成为“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