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定海新闻网讯(浙江在线记者 高佳敏 通讯员 何刘舟泽)在交通要道、拥堵路口,他们风雨无阻疏导交通;在小区、居民楼,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美化社区环境;在街头、巷尾,他们大手牵小手为美丽城市贡献力量……对一座城市来说,志愿服务蕴含着城市温度,也彰显着城市高度,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所汇聚的文明力量不可小觑。去年以来,我区以“站点建设规范化、时数提升务实化、活动开展常态化”为目标,通过“局社结对、党员引领、社会参与、常态运作”的工作模式,让志愿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城市的文明底色,助力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建设。
规范化站点发挥示范效应
在位于港务码头的定海客运站(南站)学雷锋站点,急救箱等应急物品一应俱全,站点人员为旅客提供文明引导、问询解答等方面的公益服务,及时劝阻旅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也进一步提升了旅客的文明素养,这些都得益于我区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
“去年6月,我区‘销号式’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以街道为单位,将建成区224个站点按照属地原则划分为4个片区,由机关干部和辖区团干部包干,开展分片指导和督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团区委副书记鮑紫燕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他们还组建了片区学雷锋站点建设微信群,邀请市志愿服务专项组工作人员进群,并建立“一站一档”机制,将每一次督查情况按照“制度上墙、人员到位、设备配备、台账整理”四个方面,以图文的形式详细记录,全面掌握建设整改进度,确保“规范一家、销号一家”。
为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我区还通过“志愿汇”APP、“定海青年”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充分宣传站点运作及骨干志愿服务队伍,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形成志愿者线上报名、线下参与活动的便捷模式。
务实化党员引领满城“志愿红”
“创城工作启动后,我们组织人员到城东街道阳光园社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党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忆起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虞建兵无不感慨地说道。此次活动是帮社区清理小区楼道的堆积物,某小区一楼道堆放了不少闲置的家具,楼层高、物件多且体积又大,当众人不知如何下手清理时,党员们站了出来,带头用肩扛起了家具。此情此景立刻感染了众人,大家紧随其后,合作分工,又搬又扛。几趟下来,众人满身是汗,脸上都脏兮兮的,但却没有一人叫苦喊累。
而这,仅仅是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志愿服务结对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区印发《舟山市定海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实施办法》,各镇(街道)、城市社区、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等122个单位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机关党员干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此外,我区还通过“党群联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活动,30个机关单位党组认领了交通文明劝导、市场周边车辆管理、网吧禁烟劝导等21项志愿服务项目,爱心奶奶工作室、区滴水公益服务中心、金塘阳光志愿者协会等十余家社会组织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眼下,随着创城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人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穿马甲的志愿者。截至去年底,39个城市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9983人,占常住人口的19.0%。
常态化品牌激发前行力量
去年8月起,我区发动23家责任单位对19个主要交通路口开展责任包干,每个路口由2名机关干部、2名社会招募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手持小红旗,协助指挥交通,劝导安全文明出行,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做好事,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走走过场,而是长期做好事,这就需要促进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发展。为使交通志愿劝导工作更加规范、实效,区交警大队开展了交通文明劝导集中教学和现场培训,区督考办还定期开展督查,将劝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参与文明交通劝导的志愿者已达700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2万小时。
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我区还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城市啄木鸟”志愿服务品牌就是一大亮点。自我区启动创城工作以来,多次组织开展烟蒂清理、创城宣传、文字纠错等各类志愿服务。该志愿服务品牌以“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四位一体为工作模式,用好用活“城市啄木鸟”小程序和微信群,以提高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第一时间发现、整改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存在问题。截至去年底,共收集城市建设管理各类问题建议720余条,24小时受理率达95%,处置完成率达到92%,实现“市民提问—部门认领—整改反馈”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