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宝电器实现营收82.2亿元,其中71.11亿元为海外收入,占比高达86.49%,国内收入为11.10亿元。国内外营收之间的7倍落差,印证了新宝于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暴露了新宝转型升级的困难与挑战。
早在2009年,新宝便推出自主品牌“东菱电器”,但品牌之路却屡遭挫折。高昂的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是东菱突围困难的主要原因。家电的线下渠道经过多个分销环节,每层至少加价15元,东菱的品牌知名度不及国内外成名已久的竞争对手,价格上又竞争不过各类杂牌,进而陷入尴尬的中间地带。此后,东菱大举发力电商渠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电商平台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增长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由于流量成本持续攀升,新品牌要想取得进一步突破,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对于品牌溢价不高的“厂牌”而言,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发展自主品牌的近十年时间里,东菱曾遭遇诸多“怪诞”现象。“经常有朋友和我说,去国外买的烤箱、面包机特别好使,我一看,全是新宝产的。同样的产品,我们的价格只有大牌的几分之一。” 新宝电器总裁曾展晖对此颇为无奈:“国内超市的货架上,很多小家电清一色来自新宝,我们的自主品牌也陈列在旁边,价格只有一半,销量却差了很多。”
类似的供需错位现象,不仅困扰着东菱,也是中国制造的普遍问题。近两年,持续有报道称中国游客境外大肆抢购,买回来却发现是“Made In China”,相关统计显示,国民每年在海外的消费已经超过万亿人民币。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我国的消费外移现象值得关注。由于供给和需求的错位,导致很多本应该发生在国内的消费流向国外市场。只有推动商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发展需求。”
打造全球最极致性价比
打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流,让更多曾属于国际品牌的附加值,回流中国制造,是“新品牌计划”的主要目标。
“前端,我们通过创新的‘可视化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可以看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信任升级’;中端,工厂的所有生产信息都会同步至平台进行备案,对商品全链路进行追溯,实现‘品质升级’;后端,我们将持续提供大数据分析、研发建议并倾斜流量资源,实践以需定产,实现‘需求升级’。”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
加入“新品牌计划”当天,东菱的生产线即实现“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在拼多多APP内搜索“拼工厂”,即可实时观看生产制造全流程。
于拼多多平台全球首发、售价仅44.63元的的家用绞肉机,是东菱首日直播的明星产品。拼多多相关数据显示:当天,共有11万人次观看了生产线直播,单品日销售量达10978台。
▲上线首日,11万人次观看了新宝电器的生产线直播
据悉,2018年10月,东菱团队便与拼多多展开深入接触,并依据平台需求大数据制定产品线与价格策略。东菱团队表示:由于运营成本低,同款产品,拼多多平台的最终价格比其他渠道便宜20%以上。此外,基于庞大、稳定的需求量,专供拼多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摊薄,品牌有更大的空间让利消费者。
“比如,新宝给国内最知名榨汁机品牌代工的某款高端产品,终端售价是259元,拼多多同样的定制款,仅售86.7元。国际品牌的差价更大,我们为某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面包机,终端售价3088元,自有品牌用料、品质完全一致,拼多多平台的售价仅509.15元。” 东菱团队表示:“全球范围内,这绝对是同等产品中最极致的性价比。”
中国品牌的历史性机遇
相较前端的透明化生产,曾展晖更看重拼多多平台连接的广阔新增市场,以及“新品牌计划”所创造的全新供需模式。在他看来,小家电行业正面临两大趋势,一是低线及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二是针对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基于这两个趋势,“新品牌计划”的出现,给本土新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过去23年,我们服务全球最专业的品牌,为上百个国家量身定制产品。未来,我们将结合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依托拼多多的海量数据分析,服务好近4亿平台消费者。” 曾展晖表示。
对于“新品牌计划”所席卷的制造业热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教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徐佳宾分析认为:“新品牌计划”的本质,是电商平台对于需求侧信息和数据化更高效化的运用。“中小制造企业转型的难点,在于研发和品牌化投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拼多多通过确定的订单、确定的需求指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生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创新。”
徐佳宾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制造正经历着从关注“规模生产”到关注“品牌质量”的拐点,对于优质企业而言,这是历史性的机遇。“自从201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势必能培育出一批新兴的本土品牌。希望能出现更多类似‘新品牌计划’的创新机制,帮助更多制造企业顺利渡过转型期。”
对于“新品牌计划”的前景,达达表示:拼多多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新品牌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让过去存在于营销环节的价值,回归制造业本身;让更多曾属于国际品牌的附加值,回流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