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创新,三门县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激发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促进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高。
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县领导联系包抓,形成“牵头领导+部门+沿线镇街+沿线村居”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聚集管理合力;建立路政综合执法制度,实行路政、运政、交警、海事四位一体综合执法模式,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现交通执法一支队伍上路;整合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力量,每个镇街配备10名以上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行网格化管理,三门县还大力推行“五级路长制”,组建县、乡、村、巡查、警务“五级”路长596名,各级路长负责农村公路和陆岛码头(渡口)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结合路长制,三门县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分路分段设立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实行每月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年终综合考评,由县交通运输局根据考核结果以奖代补发放养护经费,并调动700多名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从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现管养全覆盖。同时,加强示范引领,对示范乡镇、示范线路、示范村居进行奖励,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
“落实五级路长制,就是要把责任落到帽子上,力气花在点子上,刀子动在症结上。一方面,对前阶段的建设成果予以巩固,另一方面,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的处置,我们势必对每一条农村路负责到底!”三门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道。
“四好农村路”,关切到每一个乡民生活生产的民生所需,如今还向外延展,成为乡贤们反哺家乡的一套新渠道。三门县专门建立财政投入、市场运作、乡贤捐助、民间自筹等多元筹资模式,鼓励通过企业和个人向县慈善总会定向捐款,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权、沿线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路改造和管养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农村公路的提标提质。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高歌猛进,三门县凝聚共识,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联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力量,成功构建了“四好农村路”命运共同体,集聚全域共建合力,为“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择路而行”
坚持规划引领,勾勒新天光海色
“四好农村路”是美丽公路的再延伸,是地域发展动脉的纵横交错,更是对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真挚允诺。三门县,面朝大海,全域规划,以“四好农村路”构筑美丽纵贯线,绘制出一幅山海相连、城乡相融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