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波6月14日电(浙江在线通讯员 宋兵 凌乐云 记者 张帆 王凯艺) 经过一年多的内部运行,6月14日,由宁波市港航管理局与宁波航运交易所共同研发编制的“宁波港口指数”——一个全面评价港口行业景气程度及港口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体系,在宁波举办的“2018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上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并投入试运行。
这个基于大样本量的代表性港口企业经营数据采集量化分析而成的“宁波港口指数”,不仅终结了港口往往仅以单一吞吐量指标排名“论英雄”的历史,而且有助于推动港口与产业运行、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揭示港城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为港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港口是国际连接的重要节点,长期以来,港口对城市发展的经济贡献价值和影响到哪个程度,却鲜有人去深入分析。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17年其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虽然货物吞吐量大,但是宁波舟山港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城市后方经济腹地并没有很好地联动起来。
2016年2月,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宁波航运交易所合作建成宁波港口经济监测分析平台(简称“平台”)。平台于当年8月成功运行并定期发布港口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目前平台用户已涵盖宁波、舟山等地230余家港口企业,采集的数据可信度高、时效性强。
“宁波港口指数”正是基于平台采集的样本港口企业大数据编制而成,是反映港口发展水平、衡量市场当下景气程度、体现从业人员信心、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组综合指数。它由港口景气指数和港口企业信心指数两大指数组成,并根据不同货种码头装卸工艺,发布集装箱、干散货、液散货、件杂货4个专业市场的分项指数。
不同于航运业常见的价格指数,也不同于以往的唯港口吞吐量定输赢,“宁波港口指数”设计了多维度的港口运行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直接采集上百家港口业样本企业的生产、效益、效率、能耗等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这些数据涉及国有、集体、合资、民营、港澳台和外资6种经济类型,涵盖17个货种大类。
对此,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朱吉双给予认可,“‘宁波港口指数’给社会用户提供了更精准、更精细的参考。”
作为平台首批监测企业,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施俊林表示对“宁波港口指数”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够帮助货主码头把握当前市场走势,也为码头的经营发展指明方向。”
依托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对港口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和综合研判,不仅可以把握港口业当前经营动态,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预测港口业长期发展趋势,提供港口间横向比较的依据,为相关企业经营决策、为政府部门加强管理、为促进港城融合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林建亚说。
在宁波航运交易所总经理董善华看来,“‘宁波港口指数’实现了大数据与港口传统产业的融合,是港口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的数字化创新。”
指数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话语权的体现。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爱颖认为,“宁波港口指数”的研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国内外相关港口经济监测方面处于先进水平,借助“交通强国”战略的大好时机,会在业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