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的威望不断高涨,村民们越发支持村里的工作。建文化礼堂,村民们就踊跃捐款34万元。
2014年底,王丰华有了新设想:“能不能让村民把梦做得更大一些?”2015年春节刚结束,王丰华就带着村干部,把收集新梦想的粉色小纸条发到家家户户。最终收集来的110个心愿,被细心地分门别类贴在一块大木板上,做成一面“心愿墙”,立在村口。
王丰华说,这面心愿墙,就是村两委向村民立下的“军令状”。而更多的心愿,在王丰华的笔记里——村民随时随地的反映,他都记在本子上,列为待办“功课”。
追梦:只要对村子有益,挨棍子也要推进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摘自王丰华笔记
“小汽车开到家门口”,是21本笔记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心愿。村民们多次和王丰华反映:村里外出的人多,路太窄,每到过年,返乡车辆就把村里唯一一条大路堵得水泄不通。
王丰华和村委们商量,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出空间,拓宽村道。
头就由他来开。王丰华姐姐家的违法建筑,成了被砍下的“第一刀”。为此,姐姐气得好久不想和他说话。
有村民在建好的精品线围墙上私搭柴棚。王丰华听说了,赶到现场劝阻。违建村民情绪激动,拎起棒子砸向他腰间。“因为不肯满足村民的不合理要求,村长几乎每年都要吃点苦头。冬天被泼茶算小事,板凳、棍子,都砸在他身上过。”村委方永娥说,即便如此,王丰华依然没有停止过。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顽固的“追梦人”,赢得了村民的心。哪怕碰到家家户户要拆围墙这样的大事,也顺利办成了。
王丰华,始终奔忙在“圆梦”的路上。即使是在倒下前。
2018年7月17日,天刚黑下来,王丰华紧急号召:“凤凰山露天浴场的鱼草长了,我们去清理一下。”
漫天星光下,在快没胸的溪水中,十多个党员干部一直忙到夜里近11时。“天天下地的人,也冷得受不了,王丰华是最后一个爬上来的。”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春说。
第二天,王丰华就感觉身体不适,熬到7月29日,就近去了昌化人民医院检查,立刻被急救车送到了杭州。诊断结果:胃癌晚期。
哪怕躺在病床上,王丰华也一直在微信群里布置着建设计划。2018年12月8日,第五次化疗刚结束的王丰华让家人开车送他回临安,看一眼万家国学馆基础放样现场。这是他对迎丰村村民的承诺:村村有文化场馆。王丰华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此时的他,已经瘦出了尖下巴。
圆梦: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知道最后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
——摘自王丰华生前最后时期的微信
方永娥曾经数过,近6年里,王丰华记下了近260个心愿。
5年多的时间,迎丰村在近260个心愿的实现中,飞奔起来。
破败的旧祠堂,建成了五星级的文化大礼堂,每月逢8的日子,村民们总爱到这里听听越剧、学学舞蹈;曾经杂乱的昌南溪畔,建起了村民结婚时要走一走、沾沾好家风的百米长廊;快倒塌的知青点改成了樟颐养老驿站,村里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条件,付1至3元就可以吃上荤素得宜的午餐;村里开出了4家民宿,新的温泉酒店也已启动施工……
在王丰华的21本笔记本中,认真摘抄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许多金句,其中有一段话:“依靠谁?为了谁?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认真真用生命践行着这段话。
妻子徐亚君取出王丰华每月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表”。虽然王丰华走了,但村委成员们默默地按照计划,一项项推进、完成。
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扫一扫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