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正文

云南洱源 洱海保护与脱贫攻坚 两场硬仗一起打
2018-10-30 16:52:50 来源: 云南扶贫热线 记者 邢路扬 锁华媛 朱清然 姬祥虎

  洱源,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湖泊棋布,河流如织,盆地、河谷错落其间,因地处苍山十九峰第一峰云弄峰和洱海的源头而得名。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而且还盛产品种繁多的梅子,素有“梅果之乡”、“温泉之乡”等美誉。

  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洱源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这决定了洱源要打一场持久的脱贫攻坚战,但是洱源是洱海的源头,单打脱贫攻坚战绝对不行,洱源必须坚持洱海保护与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洱源县委书记李洋坚定地说:“两场硬仗都是输不起的攻坚战。”

  近年来,洱源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构建起大扶贫与大环保工作格局,洱海保护、脱贫攻坚双推进,美了山乡富了百姓。

  洱源县地处洱海源头,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同时,洱源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421户29390人,3个贫困乡镇和30个贫困村。

  2015年8月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37.6亿元,洱海源头保护治理资金34.9亿元,全面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金融扶贫、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7大工程,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指挥部职能发挥、加强乡镇主体责任、加强资金整合和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加强队员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加强考核问责“八个加强”的精准扶贫思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了脱贫攻坚和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双赢”目标。截至2017年底,洱源县剩余未脱贫人口1188户324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8.8%降至2017年的1.28%。

  洱源采取超常规措施,由9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9个镇乡,担任镇乡第一书记,将各方力量集中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央、省、州、县2488名干部职工结对挂包7421户贫困户,106个部门包村,形成“百个部门包村,百名队员驻村,千名干部联户”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以安居为本 提升住房质量

  在住房质量全面提升攻坚战中,洱源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帮什么”的要求,投入5.3亿元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县级筹资稳固住房建设、政府兜底建房、农村人居环境住房提升等模式,对全县C、D级住房共30060户群众房屋进行加固改造,全面实现了“安全稳固、遮风避雨,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环境清洁”的改造效果,让群众住上了安全房。

  产业促就业 群众稳定增收

  2015年以来,洱源投入12.86亿元,推广“党支部+贫困户+合作社”、“互联网+农户”、订单帮扶、劳务输出等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把扶贫困户、扶组织、扶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因村因户施策,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截至2017年12月,全县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8671人次; 2018年1~5月,全县完成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2070人,其中建档立卡3125人。

  保护好洱海 两场硬仗一起打

  打好“七大行动”攻坚战,洱源县年内将完成流域坝区20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修编和核心区违法违规建筑54户9220平方米拆除。完成核心区剩余54户餐饮客栈服务业核查。巩固“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综合发挥现有环保设施、湿地、库塘、隔离带的净化、降污作用,切实减轻入湖河流污染负荷;100%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确保3条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持续向好,为洱海输送更多、更清澈的水源。”

  洱源县通过自检自查,贫困县退出5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并向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初审。2017年11月~12月,大理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第三方团队对洱源县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工作,并于12月14日至17日派出初审考核组对洱源县脱贫攻坚各项指标进行初验审核,认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2018年1月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云南财经大学评估团队对洱源县进行了摸底评估,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摘帽的目标要求。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2018年2月23日~27日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级媒体进行公开公示,无异议。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召开贫困县退出新闻发布会,洱源等15贫困县(市)退出。

  

标签: 洱海;洱源县;脱贫;住房质量;攻坚战;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攻坚;源头;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