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如何变一张纸?宁波非遗展现场展示古法造纸
2019-06-05 09:54:58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陈敏健 周建平

  袁恒通现场展示古法造纸

  昨天,“温故”非遗系列展2019年首展“天一书缘”在天一阁博物馆状元厅揭幕,三个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木活字印刷术”“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集中展示,无声地讲述着书籍的“前世”故事,并告诉观众: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时间的锤炼;每一种技艺,都出自匠心的锻造。

  非遗主题系列展 至今已推出12场

  “温故”非遗展,是宁波市文化馆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自2017年至今,已推出12场主题展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昨天的开幕式上发布了2019年度“温故”非遗展计划:基于“文旅融合”的全新思路,今年将把非遗与宁波旅游景点、城市文化符号进行联动,结合相关非遗项目,围绕天一阁、东钱湖、三江、四明等“宁波印象”主题,以沉浸式展陈的方式,打造“非遗四景”系列展览。

  作为今年“温故”非遗展的首展,“天一书缘”以书为核心,展出了宁波本土的省级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和“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以及来自温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活字印刷术”。这三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袁恒通、王金玉、王志仁昨天上台领取了“特别展示奖”。

  一根苦竹变成纸 道道工序有讲究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棠岙纸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还是木活字印刷术,每一项都经过了时间的千锤百炼,都离不开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如拥有500年历史的棠岙纸,如今是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天一阁等众多机构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张,其制作过程达十多道工序:

  首先是“砍料”,即上山选取当年生的嫩苦竹,苦竹秆基节间较长,纤维多,是竹纸的上佳原料;苦竹砍下后,把竹梢因太嫩不能用来造纸的部分去除,裁成一段段,一样长度,去节去青,然后剖成竹片,这是第二道工序“剖料”;第三是“阴料”,即把剖好的竹片集中在较为平坦处成堆,并做好防晒工作,时间大约需一个月;第四是“腌料”,即把竹片放入生石灰池,浸沤三个月,让它析出竹液并软化;第五是“洗料”,即把竹片从石灰池中取出,用清水反复漂洗,去除残留的石灰汗和杂质;第六道工序是“煮料”,把洗干净的竹片放入大锅蒸煮三昼夜,再用文火烧煮五昼夜,使竹片充分软化;第七道工序是“捣料”,把竹子取出半冷却后,放在石臼中反复捣砸,碾成泥状;第八是漂浆,把捣成泥样的竹料装进袋内,反复漂洗成黄色丝絮状的竹浆;第九是拌浆,即把竹浆倒入溶有梧桐树和猕猴桃汁等胶凝物的水槽中,用木棍搅拌均匀;第十是抄纸,端起抄纸帘,投入槽中,捞起竹浆,附于帘上,竹浆在帘面上形成湿纸叶,然后把帘反扣过来,湿纸就贴在木板上;第十一是“干纸”,把已榨干水分的纸逐张揭开,贴在专门的墙上焙干;第十二是“整纸”,把已烘干的纸张揭下来,剔除破损,修剪边缘后,计数打捆。

  一根苦竹就这样变成了纸,而这一道道工序中,还需要传承人在操作时的种种技巧。袁恒通60多年来亲历棠岙造纸业的兴衰,成为这份珍贵遗产的最后守望者。他主持的棠岙古法造纸技艺中心,完好保存了中国原生态手工造纸作坊和制作技艺。温州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被保存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王氏家族王法懋第20代传人王志仁,42年来沿用祖传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古法印制编修宗谱,被聘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技术顾问。王金玉十多岁进入天一阁工作,勤苦半生,修书万页。她主持编定的《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被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重要成果《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成为向世界推广的规范化操作文本。

  

标签:苦竹;袁恒通;古法;天一阁;工序
编辑:凌鑫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一根竹子如何变一张纸?宁波非遗展现场展示古法造纸
2019-06-05 09:54:58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陈敏健 周建平

  袁恒通现场展示古法造纸

  昨天,“温故”非遗系列展2019年首展“天一书缘”在天一阁博物馆状元厅揭幕,三个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木活字印刷术”“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集中展示,无声地讲述着书籍的“前世”故事,并告诉观众: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时间的锤炼;每一种技艺,都出自匠心的锻造。

  非遗主题系列展 至今已推出12场

  “温故”非遗展,是宁波市文化馆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览,自2017年至今,已推出12场主题展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昨天的开幕式上发布了2019年度“温故”非遗展计划:基于“文旅融合”的全新思路,今年将把非遗与宁波旅游景点、城市文化符号进行联动,结合相关非遗项目,围绕天一阁、东钱湖、三江、四明等“宁波印象”主题,以沉浸式展陈的方式,打造“非遗四景”系列展览。

  作为今年“温故”非遗展的首展,“天一书缘”以书为核心,展出了宁波本土的省级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和“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以及来自温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活字印刷术”。这三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袁恒通、王金玉、王志仁昨天上台领取了“特别展示奖”。

  一根苦竹变成纸 道道工序有讲究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棠岙纸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还是木活字印刷术,每一项都经过了时间的千锤百炼,都离不开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如拥有500年历史的棠岙纸,如今是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天一阁等众多机构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张,其制作过程达十多道工序:

  首先是“砍料”,即上山选取当年生的嫩苦竹,苦竹秆基节间较长,纤维多,是竹纸的上佳原料;苦竹砍下后,把竹梢因太嫩不能用来造纸的部分去除,裁成一段段,一样长度,去节去青,然后剖成竹片,这是第二道工序“剖料”;第三是“阴料”,即把剖好的竹片集中在较为平坦处成堆,并做好防晒工作,时间大约需一个月;第四是“腌料”,即把竹片放入生石灰池,浸沤三个月,让它析出竹液并软化;第五是“洗料”,即把竹片从石灰池中取出,用清水反复漂洗,去除残留的石灰汗和杂质;第六道工序是“煮料”,把洗干净的竹片放入大锅蒸煮三昼夜,再用文火烧煮五昼夜,使竹片充分软化;第七道工序是“捣料”,把竹子取出半冷却后,放在石臼中反复捣砸,碾成泥状;第八是漂浆,把捣成泥样的竹料装进袋内,反复漂洗成黄色丝絮状的竹浆;第九是拌浆,即把竹浆倒入溶有梧桐树和猕猴桃汁等胶凝物的水槽中,用木棍搅拌均匀;第十是抄纸,端起抄纸帘,投入槽中,捞起竹浆,附于帘上,竹浆在帘面上形成湿纸叶,然后把帘反扣过来,湿纸就贴在木板上;第十一是“干纸”,把已榨干水分的纸逐张揭开,贴在专门的墙上焙干;第十二是“整纸”,把已烘干的纸张揭下来,剔除破损,修剪边缘后,计数打捆。

  一根苦竹就这样变成了纸,而这一道道工序中,还需要传承人在操作时的种种技巧。袁恒通60多年来亲历棠岙造纸业的兴衰,成为这份珍贵遗产的最后守望者。他主持的棠岙古法造纸技艺中心,完好保存了中国原生态手工造纸作坊和制作技艺。温州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被保存下来并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王氏家族王法懋第20代传人王志仁,42年来沿用祖传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古法印制编修宗谱,被聘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技术顾问。王金玉十多岁进入天一阁工作,勤苦半生,修书万页。她主持编定的《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被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纸张保护:东亚纸张保护方法与纸张制造传统”项目重要成果《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成为向世界推广的规范化操作文本。

  

标签: 苦竹;袁恒通;古法;天一阁;工序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