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闯新路
2019-07-24 08:09:55
来源: 浙江日报 关耳 吴君萍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优越的生态禀赋赋予了丽水绿色发展的优势。

  十多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丽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生态报表、经济报表并驾齐驱,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报表成绩喜人。2006~2018年间,丽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6年的353.23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394.67亿元,增长了2.9倍。2018年,丽水市GDP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增幅均为全省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0年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排名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6.27%,增幅居全省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7元,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925元、11200元和5401元,增长9.4%、10.3%和14.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生态报表指数持续领先。2018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丽水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Ⅰ~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PM2.5平均浓度排名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优良率为100%,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八。

  以守正创新之姿,辟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丽水不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2018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的经验做法;同年12月,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护绿”为本

  让生态资产保值增值

  水源涵养,5152.19万元;气候调节,5449.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85岁的村民程万能头一回听说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价:“真是稀罕事!”

  5月30日,作为丽水首个GEP核算的试点村,遂昌大柘镇大田村对外公布了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这也是继丽水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后,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探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植根于每一个丽水老百姓心中的共识,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饭碗”。

  多年来,丽水强化红线管控,将全市75.66%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优先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占比达31.8%。制定了涵盖一二三产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近五年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4480余家。同时,通过对标欧盟标准,着手制定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区域准入标准,已公布三批禁限用农药目录共106种。

  防微杜渐,丽水严化考核问责,通过编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开展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将GEP和GDP双向转化放入县(市、区)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绿水青山有价,但究竟值多少钱?如果要实现出让交易、转移支付、抵押担保等经济价值,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不可少。

  为此,丽水会同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单位,重点围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进行研究实践,推动构建生态产品、生态核算、生态指标三大体系,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

  “革绿”出新

  让绿色发展制度可依

  盛夏,走进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眼前的章村港河水丰沛、清澈见底。“亲水游+生态垂钓+民宿”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的荷包增收不少。

  河水变清,还能变现,得益于河权到户改革。实施河道承包后,“以河养河”的模式,不仅节省河道保洁费、获得承包租金,农民和集体也增收了。

  章村乡的变化是丽水联动推进农村产权、金融、帮扶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型制度供给有效路径的一个缩影。

  着眼于“活树变活钱、水流变资金流”。丽水深入推进“林权改革”“河权到户”首创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和总量一直占据全省一半以上,份额居全国各地市第一,“河权到户”实现河道管理和河道经营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河道承包312条,承包人每公里河道年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

  着眼于“村里变镇里,村民变市民”。丽水以生态核心区、高山远山、地质灾害点为重点,连续实施两轮“十万农民异地搬迁规划”。

  着眼于“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资本”。丽水还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试行农民住房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实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造,以户为单位、折股到人、按股分红。完成了2727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220万农民变成了“股民”。

  “点绿”成金

  让条条大路通罗马

  嫩绿的青菜、油亮的辣椒、新鲜的豆角……夏日清晨,来自丽水的高山蔬菜携着露珠,伴着“丽水山耕”的品牌标识,进入冷链保鲜,直抵上海、杭州等地的超市,受到许多城市家庭的青睐。

  因为出产于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土质安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原价60元一只的缙云麻鸭如今卖到118元一只,莲都梅献山的有机茶卖到每500克1880元,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供不应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难就难在缺少转化的路径。丽水通过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使得“点绿”成金,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卖点,做大“丽水山耕”。丽水以政府所有、协会注册、国资公司运营模式创立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销售额达179.28亿元,产品平均溢价率超30%。

  以全域景区化为切入点,做精“丽水山居”。丽水依托城市、景区、产业、文化、村落,着力打造区域农家乐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示范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培育农家乐民宿4418家,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0%以上。

  以打造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市为目标,做强“丽水赶街”。创建全国首个乡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赶街”模式,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丽水全市建设8200余个赶街村级电商服务站,7个县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数量居全国第一,赶街模式还推广至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45个县。


标签:丽水;绿色发展;生态;生态产品;绿水青山;丽水市;河道
编辑:方涛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闯新路
2019-07-24 08:09:55 来源: 浙江日报 关耳 吴君萍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优越的生态禀赋赋予了丽水绿色发展的优势。

  十多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丽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生态报表、经济报表并驾齐驱,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报表成绩喜人。2006~2018年间,丽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6年的353.23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394.67亿元,增长了2.9倍。2018年,丽水市GDP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增幅均为全省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0年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排名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6.27%,增幅居全省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7元,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925元、11200元和5401元,增长9.4%、10.3%和14.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生态报表指数持续领先。2018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丽水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Ⅰ~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PM2.5平均浓度排名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优良率为100%,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八。

  以守正创新之姿,辟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丽水不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2018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的经验做法;同年12月,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护绿”为本

  让生态资产保值增值

  水源涵养,5152.19万元;气候调节,5449.46万元;负氧离子,8.44万元……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85岁的村民程万能头一回听说村里的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有价:“真是稀罕事!”

  5月30日,作为丽水首个GEP核算的试点村,遂昌大柘镇大田村对外公布了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这也是继丽水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后,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创新探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植根于每一个丽水老百姓心中的共识,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饭碗”。

  多年来,丽水强化红线管控,将全市75.66%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优先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占比达31.8%。制定了涵盖一二三产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近五年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4480余家。同时,通过对标欧盟标准,着手制定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区域准入标准,已公布三批禁限用农药目录共106种。

  防微杜渐,丽水严化考核问责,通过编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开展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将GEP和GDP双向转化放入县(市、区)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绿水青山有价,但究竟值多少钱?如果要实现出让交易、转移支付、抵押担保等经济价值,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不可少。

  为此,丽水会同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单位,重点围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进行研究实践,推动构建生态产品、生态核算、生态指标三大体系,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

  “革绿”出新

  让绿色发展制度可依

  盛夏,走进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眼前的章村港河水丰沛、清澈见底。“亲水游+生态垂钓+民宿”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的荷包增收不少。

  河水变清,还能变现,得益于河权到户改革。实施河道承包后,“以河养河”的模式,不仅节省河道保洁费、获得承包租金,农民和集体也增收了。

  章村乡的变化是丽水联动推进农村产权、金融、帮扶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型制度供给有效路径的一个缩影。

  着眼于“活树变活钱、水流变资金流”。丽水深入推进“林权改革”“河权到户”首创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和总量一直占据全省一半以上,份额居全国各地市第一,“河权到户”实现河道管理和河道经营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河道承包312条,承包人每公里河道年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

  着眼于“村里变镇里,村民变市民”。丽水以生态核心区、高山远山、地质灾害点为重点,连续实施两轮“十万农民异地搬迁规划”。

  着眼于“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资本”。丽水还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试行农民住房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实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造,以户为单位、折股到人、按股分红。完成了2727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220万农民变成了“股民”。

  “点绿”成金

  让条条大路通罗马

  嫩绿的青菜、油亮的辣椒、新鲜的豆角……夏日清晨,来自丽水的高山蔬菜携着露珠,伴着“丽水山耕”的品牌标识,进入冷链保鲜,直抵上海、杭州等地的超市,受到许多城市家庭的青睐。

  因为出产于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土质安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原价60元一只的缙云麻鸭如今卖到118元一只,莲都梅献山的有机茶卖到每500克1880元,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供不应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难就难在缺少转化的路径。丽水通过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使得“点绿”成金,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卖点,做大“丽水山耕”。丽水以政府所有、协会注册、国资公司运营模式创立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销售额达179.28亿元,产品平均溢价率超30%。

  以全域景区化为切入点,做精“丽水山居”。丽水依托城市、景区、产业、文化、村落,着力打造区域农家乐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示范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培育农家乐民宿4418家,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0%以上。

  以打造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市为目标,做强“丽水赶街”。创建全国首个乡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赶街”模式,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丽水全市建设8200余个赶街村级电商服务站,7个县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数量居全国第一,赶街模式还推广至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45个县。


标签: 丽水;绿色发展;生态;生态产品;绿水青山;丽水市;河道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