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看看“老金华”的冬季美食都有哪些
2020-12-18 15:21:12
来源: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 记者 翁哲宁 摄影 田双双

 

  在金华,如果说夏天是西瓜和冰淇淋的天下,那冬天就是福建羹、胴骨煲、打年糕、萝卜肉圆……的天下,冬季的金华,令人垂涎的美食数不胜数,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老金华”的冬季美食都有哪些吧!

  福建羹

  清晨走在芙峰街上,几乎每家早餐店都在卖福建羹。福建羹,原型为明清时期龙游商帮从福建带回的当地美食锅边糊,因金华人喜食羹,因此在锅边糊中加入淀粉熬成羹状,将锅边糊改良得名福建羹。

  清晨,冬日的雾气还没散尽,早餐店里已坐满了早起的上班族和晨练的老人,只见店老板往锅中撒下豆芽、海带、虾仁,待到锅热,将大块儿的生猪油沿着铁锅边缘抹一大圈,而后迅速顺锅壁倒下调制好的米浆,使其受热凝固成面糊,把面糊铲下与佐料混合,一碗福建羹就做好了,热气腾腾,暖胃暖身,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土汤圆

  汤圆,本就和冬日紧密联系,每年正月十五吃汤圆寓团圆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金华人也吃汤圆,但吃的是金华特产土汤圆。

  金华土汤圆用的是咸馅。将冬笋、香干和精肉切丁,拌上酱油,加入葱花搅拌均匀。

  “以前基本家家都会做土汤圆,手艺代代传下来,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学这些,都喜欢到店里买”,塔塔汤圆的店老板陈大蔚对记者说,他一直坚持教家族中的晚辈学做土汤圆,“确实如今生活节奏变快了,大多数年轻人没时间学做土汤圆,菜市场和社区店也都有成品卖,但土汤圆作为金华传统美食,多些人传承总是好的。”

  素包

  作为市级非遗文化之一,豆皮素包可以说是金华家庭的招牌菜,清晨,家庭主妇煮豆浆制豆皮,再赶到菜场挑选刚摆上摊位的新鲜萝卜、野菜、豆腐等食材,萝卜是素包的精髓所在,古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一定要选冬至之后上市的才最甘甜爽口。

  用豆皮裹上制好的馅料,放入热油炸成金黄色,美味的素包就可以出锅了,松脆的皮层豆香扑鼻,透过薄如蝉翼的豆腐皮,里面的馅料一览无余,色香味俱全,不论下饭还是下酒都是一绝。

  金华煲

  夜幕还未完全落下,金华煲庄已几乎座无虚席,记者走进三十年的老店,店内消费不算高,用料却很足,这也是这家老店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记者等待了不多会儿,服务生端上了招牌胴骨煲,煲内汤水翻滚,千张、笋干、豆芽在乳白色的胴骨汤中浮浮沉沉,热气带着胴骨香在包厢内弥漫。盛起一碗汤喝下,回味无穷,一扫冬日寒气。

  据了解,胴骨是家猪的后腿骨,比前腿骨头粗、骨髓多,骨味自然更甘香,是金华煲中的精髓所在,经高汤熬煮,吃的不仅是软嫩入味的附骨肉,骨髓才是重点。用筷尖戳破胴骨一端,吸吸溜溜地把骨髓吮出,这才算吃干净了。

  金华年糕

  打年糕是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有其独到之处,“年糕首先要蒸糯米粉,很有讲究,蒸慢了很容易生熟不匀,锅子里的水会往上喷,使糯米粉稀烂。”一位年糕师傅对记者说。

  蒸熟糯米粉后,需要将其放在木框上反复捣舂,这个步骤是个重要的体力活,直接决定了年糕的口感,然后就可以将年糕切块冷却了。

  年糕有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嫩、柔、韧、香的温暖口感,随便搭配点青菜就能制成一道美味佳肴,冻年糕又易于长久保存,年糕是金华人家过年的必备品,也象征金华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盼。

  金华香肠

  立冬时节,在婺城的农村,家家户户一定都准备着做香肠了,记者走进兰溪门菜市场,也看到每个肉制品摊位的老板都在和着猪肉,撑开肠衣,准备灌香肠。

  做香肠,最合适的猪肉当然是金华当地的两头乌,选择猪腹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以前手工剁开,现在多用绞肉机绞开,再将五花肉糊与盐、糖、白酒等多种调料混合搅匀,灌入猪小肠制成的肠衣中。

  兰溪门菜场的摊主王跃武一边和着猪肉,一边对记者说“香肠是不管怎么做,味道都很好的,又放不坏,我们都做十来年了”,王跃武在兰溪门做了七八年生意,完整经历了兰溪门菜场从闹哄哄乱糟糟的模样变成如今这般整洁明亮智能化,环境在变化,对手工香肠这门手艺的热爱可没有变。

  金华酥饼

  在婺城区将军路有家开了十余年的酥饼店,夫妇二人寒来暑往几乎全年无休,天刚蒙蒙亮便开始选材、揉面、摘胚、填馅、撒麻、贴炉。

  金华酥饼历史悠久,看似普普通通,但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首先需经十余道工序成型,再在特制的烤炉中烘烤、焖烘、退火焙烤,环环相扣才能焙出美味的酥饼。

  如今酥饼制造业引入不少工业化流程,在制作上诚然更省时省力了,但手工制作的,汇集着老祖宗代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的酥饼,才是金华人共同的味蕾记忆,尤其是美食,“手工做的永远比流水线生产的更有味。”老蒋如是说。

  冻米糖

  老字号“冻米糖饼坊”已经开了二十年了,小小的店面只有夫妻二人经营,做冻米糖是他们的终生事业。

  先是一段枯燥的熬糖,然后将糯米和着红糖、杏仁、花生等各种食材在铁锅内翻炒,精心控制着火候以确保糖油能处在最恰当的状态,翻炒完毕后迅速出锅压制切糖,这步动作得快,否则糖块凝固后就不好切了。

  在陆续送走店内几位客人后,徐师傅对记者说,“做冻米糖时,炒糖切糖都是体力活,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轻松又好看的西点,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愿意学做冻米糖,冻米糖店可能会越来越少了。”

  红印馒头

  红印馒头也叫大酵馒头,是发酵美食的典型代表,虽然制作过程不算复杂,但红印馒头的制作周期可不短,而且每位师傅对制作时的用料配比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说是“一道美食,百般滋味”。

  金华的红印馒头,造型丰满大气,过年时一大家子人围坐,通常最后一道菜就是红印馒头夹扣肉,满满一笼屉的大馒头呈上来,上面印着代表祥和喜庆的红字,伴随着新年的礼花与钟声,年味也就有了。

  萝卜肉圆

  萝卜肉圆是一道金华传统特色名菜,逢年过节,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必须有一道萝卜肉圆。萝卜肉圆也有团圆平安的寓意。正宗的萝卜肉圆色泽酱红,口感绵糯,肉嫩味鲜,是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的好味道。

  金华人已经做了一千多年的萝卜肉圆,几种主料的配比早已是约定俗成,分别为两份萝卜、一份肉丁、一份番薯粉。把调好的肉馅捏成如幼童拳头般大小的圆形,摆放在洗净的荷叶上,就可以上锅蒸了。

  掀开锅盖,待蒸汽散去,萝卜肉圆露出圆滚滚的体态,肉香味伴随着萝卜的清香蒸腾而出。圆,寓意团圆平安,金华人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都融进了这一枚枚小小的肉圆里。

标签:
编辑:修永平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生活  正文

婺城:看看“老金华”的冬季美食都有哪些
2020-12-18 15:21:12 来源: 浙江在线-婺城新闻网 记者 翁哲宁 摄影 田双双

 

  在金华,如果说夏天是西瓜和冰淇淋的天下,那冬天就是福建羹、胴骨煲、打年糕、萝卜肉圆……的天下,冬季的金华,令人垂涎的美食数不胜数,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老金华”的冬季美食都有哪些吧!

  福建羹

  清晨走在芙峰街上,几乎每家早餐店都在卖福建羹。福建羹,原型为明清时期龙游商帮从福建带回的当地美食锅边糊,因金华人喜食羹,因此在锅边糊中加入淀粉熬成羹状,将锅边糊改良得名福建羹。

  清晨,冬日的雾气还没散尽,早餐店里已坐满了早起的上班族和晨练的老人,只见店老板往锅中撒下豆芽、海带、虾仁,待到锅热,将大块儿的生猪油沿着铁锅边缘抹一大圈,而后迅速顺锅壁倒下调制好的米浆,使其受热凝固成面糊,把面糊铲下与佐料混合,一碗福建羹就做好了,热气腾腾,暖胃暖身,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土汤圆

  汤圆,本就和冬日紧密联系,每年正月十五吃汤圆寓团圆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金华人也吃汤圆,但吃的是金华特产土汤圆。

  金华土汤圆用的是咸馅。将冬笋、香干和精肉切丁,拌上酱油,加入葱花搅拌均匀。

  “以前基本家家都会做土汤圆,手艺代代传下来,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学这些,都喜欢到店里买”,塔塔汤圆的店老板陈大蔚对记者说,他一直坚持教家族中的晚辈学做土汤圆,“确实如今生活节奏变快了,大多数年轻人没时间学做土汤圆,菜市场和社区店也都有成品卖,但土汤圆作为金华传统美食,多些人传承总是好的。”

  素包

  作为市级非遗文化之一,豆皮素包可以说是金华家庭的招牌菜,清晨,家庭主妇煮豆浆制豆皮,再赶到菜场挑选刚摆上摊位的新鲜萝卜、野菜、豆腐等食材,萝卜是素包的精髓所在,古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一定要选冬至之后上市的才最甘甜爽口。

  用豆皮裹上制好的馅料,放入热油炸成金黄色,美味的素包就可以出锅了,松脆的皮层豆香扑鼻,透过薄如蝉翼的豆腐皮,里面的馅料一览无余,色香味俱全,不论下饭还是下酒都是一绝。

  金华煲

  夜幕还未完全落下,金华煲庄已几乎座无虚席,记者走进三十年的老店,店内消费不算高,用料却很足,这也是这家老店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记者等待了不多会儿,服务生端上了招牌胴骨煲,煲内汤水翻滚,千张、笋干、豆芽在乳白色的胴骨汤中浮浮沉沉,热气带着胴骨香在包厢内弥漫。盛起一碗汤喝下,回味无穷,一扫冬日寒气。

  据了解,胴骨是家猪的后腿骨,比前腿骨头粗、骨髓多,骨味自然更甘香,是金华煲中的精髓所在,经高汤熬煮,吃的不仅是软嫩入味的附骨肉,骨髓才是重点。用筷尖戳破胴骨一端,吸吸溜溜地把骨髓吮出,这才算吃干净了。

  金华年糕

  打年糕是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有其独到之处,“年糕首先要蒸糯米粉,很有讲究,蒸慢了很容易生熟不匀,锅子里的水会往上喷,使糯米粉稀烂。”一位年糕师傅对记者说。

  蒸熟糯米粉后,需要将其放在木框上反复捣舂,这个步骤是个重要的体力活,直接决定了年糕的口感,然后就可以将年糕切块冷却了。

  年糕有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嫩、柔、韧、香的温暖口感,随便搭配点青菜就能制成一道美味佳肴,冻年糕又易于长久保存,年糕是金华人家过年的必备品,也象征金华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盼。

  金华香肠

  立冬时节,在婺城的农村,家家户户一定都准备着做香肠了,记者走进兰溪门菜市场,也看到每个肉制品摊位的老板都在和着猪肉,撑开肠衣,准备灌香肠。

  做香肠,最合适的猪肉当然是金华当地的两头乌,选择猪腹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以前手工剁开,现在多用绞肉机绞开,再将五花肉糊与盐、糖、白酒等多种调料混合搅匀,灌入猪小肠制成的肠衣中。

  兰溪门菜场的摊主王跃武一边和着猪肉,一边对记者说“香肠是不管怎么做,味道都很好的,又放不坏,我们都做十来年了”,王跃武在兰溪门做了七八年生意,完整经历了兰溪门菜场从闹哄哄乱糟糟的模样变成如今这般整洁明亮智能化,环境在变化,对手工香肠这门手艺的热爱可没有变。

  金华酥饼

  在婺城区将军路有家开了十余年的酥饼店,夫妇二人寒来暑往几乎全年无休,天刚蒙蒙亮便开始选材、揉面、摘胚、填馅、撒麻、贴炉。

  金华酥饼历史悠久,看似普普通通,但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首先需经十余道工序成型,再在特制的烤炉中烘烤、焖烘、退火焙烤,环环相扣才能焙出美味的酥饼。

  如今酥饼制造业引入不少工业化流程,在制作上诚然更省时省力了,但手工制作的,汇集着老祖宗代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的酥饼,才是金华人共同的味蕾记忆,尤其是美食,“手工做的永远比流水线生产的更有味。”老蒋如是说。

  冻米糖

  老字号“冻米糖饼坊”已经开了二十年了,小小的店面只有夫妻二人经营,做冻米糖是他们的终生事业。

  先是一段枯燥的熬糖,然后将糯米和着红糖、杏仁、花生等各种食材在铁锅内翻炒,精心控制着火候以确保糖油能处在最恰当的状态,翻炒完毕后迅速出锅压制切糖,这步动作得快,否则糖块凝固后就不好切了。

  在陆续送走店内几位客人后,徐师傅对记者说,“做冻米糖时,炒糖切糖都是体力活,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轻松又好看的西点,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愿意学做冻米糖,冻米糖店可能会越来越少了。”

  红印馒头

  红印馒头也叫大酵馒头,是发酵美食的典型代表,虽然制作过程不算复杂,但红印馒头的制作周期可不短,而且每位师傅对制作时的用料配比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说是“一道美食,百般滋味”。

  金华的红印馒头,造型丰满大气,过年时一大家子人围坐,通常最后一道菜就是红印馒头夹扣肉,满满一笼屉的大馒头呈上来,上面印着代表祥和喜庆的红字,伴随着新年的礼花与钟声,年味也就有了。

  萝卜肉圆

  萝卜肉圆是一道金华传统特色名菜,逢年过节,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必须有一道萝卜肉圆。萝卜肉圆也有团圆平安的寓意。正宗的萝卜肉圆色泽酱红,口感绵糯,肉嫩味鲜,是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的好味道。

  金华人已经做了一千多年的萝卜肉圆,几种主料的配比早已是约定俗成,分别为两份萝卜、一份肉丁、一份番薯粉。把调好的肉馅捏成如幼童拳头般大小的圆形,摆放在洗净的荷叶上,就可以上锅蒸了。

  掀开锅盖,待蒸汽散去,萝卜肉圆露出圆滚滚的体态,肉香味伴随着萝卜的清香蒸腾而出。圆,寓意团圆平安,金华人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都融进了这一枚枚小小的肉圆里。

标签:
编辑: 修永平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