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6日讯(通讯员 王菲菲 记者 陈丽丹 谈佳轶)1月6日,记者从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工作,并首次发布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评价指数,精准实施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以加快推动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布局、优质提升。
覆盖4574个城镇社区,形成“市—县—街道—社区”多级评价指数
目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和能力评估工作已覆盖全省 90个县(市、区)中心城区4574个城镇社区,涉及7大类20项5.6万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初步建立全省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库,综合评估形成“市—县—街道—社区”多级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
根据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结果,从设施数量看,体育服务设施较多,有20488处;文化服务设施10271处,其余类型服务设施数量均在10000处以下。当前,全省城镇社区每千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数仅为1.92个,平均每个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为12.41个。从设施分布看,杭州市全市调查城镇社区总数1193个,公共服务设施总数13670个,其余各设区市调查社区总数均在1000个以下、公共服务设施总数均在10000个以下。
全省71.08%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达60分
通过对设施的类型、数量、面积、服务人数等不同维度分类赋权,进行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全省71.08%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在60分及以上;杭州市、宁波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均在70分以上,高于其他地市;全省评估调查的90个县(市、区),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超过平均值64.83分的有50个,其中杭州市拱墅区、西湖区,宁波市海曙区、鄞州区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均超过80分,23个县(市、区)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评价指数低于60分,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将发力制定补短板行动计划,形成动态提升机制
下一步,浙江省在明确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地区、短板社区、短板设施的基础上,各区县市将制定2023年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齐、补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对补短板行动绩效进行评价,推动形成“调查-评估-提升-反馈”的动态提升机制,长效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