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陈建如离开部队前夕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8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艺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老兵警长”、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轧村警务站站长陈建如的口头禅。
在23.43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域上,他斩获三等功4次、一等功1次……近日,他又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和“十大优秀退役军人”称号。
从军近20年,从警9年。闪光的荣誉,不仅是对陈建如的褒奖,更诠释着这位老兵退伍不褪色的一片“兵心”。
脱下橄榄绿 换上警察蓝
1973年,陈建如出生在河南省固始县南大桥乡,18岁参军入伍。
“当时高考落榜,心想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当兵。”带着这样的信念,陈建如走进军营。在部队,他通过努力考上了南昌陆军学院,读完大学课程。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从士兵一步步晋升为副处长。
近20年的军旅生涯,陈建如有太多难忘的经历:在汶川,他曾带领突击队,翻越塌陷无路的高山,为群众送去药品和食物;在西藏和新疆,他全副武装,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守护祖国边陲的安宁……
时光荏苒。2010年转业时,陈建如有多个职业可以选择,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警察。
如果说一身戎装,是陈建如前半生的执着,那么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则是他迈向了人生新的“战场”。
“拿到定制警服那天,我把每套警服都穿了一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回想穿上编号为“053773”的警服那一刻,陈建如仍难掩激动。
从边境的高原荒漠,转战太湖畔小镇湖州织里,陈建如对自己说:一定要当个好民警!
2018年12月,浙江省公安厅、湖州市公安局为陈建如颁发一等功奖章和证书。受访者供图
老百姓的事 再小也是大事
小城警事多。找工作四处碰壁,找陈警官牵线搭桥;遇到电信诈骗了,找陈警官挽回损失;头疼脑热,打不到车去医院,也找陈警官……在织里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管有啥事,找陈警官就对了。
村民们口中的陈警官就是陈建如,46岁的他,中等身材,一张国字脸,说话中气十足,走路腰板笔直,眉宇间透着一股军人气质。
“刚穿上警服时,我心里也没底。”那时候的陈建如开启了“不懂就问、不懂就学”的学习模式。为了尽快与当地百姓熟络起来,他用了最土的办法——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他制作了一份表格,每走访一户人家就在上面打一个钩,一有功夫就往村民家里跑。
一次,陈建如接到一条来自上林村的求助信息,孤身在家的80多岁张阿婆,需要补办身份证用来办理低保,但自己行动不便。陈建如得知后,立马带上相机前往上林村,很快就帮张阿婆跑腿办好了身份证。
不管去哪,陈建如身上总是带着一沓警民联系卡,上面有他的电话,保证24小时开机。现在,因为找他的电话太多,陈建如出门的必备物品是2个充电宝。
陈建如奔忙在辖区,服务群众。 受访者供图
无论在老百姓还是家人眼中,陈建如都是个闲不住的人。
“很多人说有困难找警察,可我们家这个警察,总是很难找得到。”陈建如的女儿告诉记者,从小学到大学,爸爸只参加过一次她的家长会。现在长大了,才慢慢理解老爸。去年她给陈建如写了一封家书:“我知道你不仅有我们的小家,还有一个大家。老爸,注意身体!”
老兵们在轧村警务站集合。 受访者供图
老兵献余热 风采不减当年
“一二一,一二一……”一支穿着迷彩服,胸前印着“中国老兵”字样的“部队”在轧村警务站内集合完毕后,踩着步点准备巡逻。
这支“部队”,正是陈建如号召创办的老兵驿站。去年8月,“老兵驿站”正式成立时,“应征入伍”的人排到了马路上。领到迷彩服那一刻,老兵们纷纷感慨:“好像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兵们在辖区巡逻 受访者供图
织里素有“中国童装之都”之称。织东派出所辖区内有童装企业56家,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大,2名民警和9名辅警的警力配置有些捉襟见肘。如今,驿站里登记注册的老兵达到了158人,最年轻的24岁,最年长的85岁。在陈建如的的带领下,老兵们轮流站岗、放哨,发挥起余热。
力量壮大后,陈建如又开始琢磨如何发挥老兵的作用。他为老兵们划分了3个“排”,各司其职:“警卫排”主要守护群众人身安全,“侦察排”负责了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攻坚排”及时化解疑难纠纷和矛盾。
“现在的安全感特别高。”说起“老兵驿站”,辖区居民张鸣一脸骄傲地说,“我们这里不只有警务站,还有一支‘部队’守护平安呢!”
这两天持续高温,很多人喜欢下水游泳,织里分局辖区属太湖流域,河流众多,安全事故多发。为避免悲剧发生,老兵们像一支“游击队”,在水泽附近巡逻。“那天,一位姑娘不慎掉进河里,刚好从河边经过的队员立马跳进水里,挽回了一条生命。今年夏天,我们辖区到现在一起溺水死亡的案例都没发生。”陈建如告诉记者。
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其实不管是子弟兵还是警察,都来自老百姓,前面都有‘人民’二字。”陈建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