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夜没合眼,回家睡了一整天。”上月22日上午,“浙岱渔03158”船长王卫平的神态颇显疲惫。此前,他在海上发现一艘无人客船(详见本报2018年12月24日报道)后,毅然中断捕捞作业将其拖回。
“油也费了7万多块,其他的零零碎碎损失大了去了,不想去说,怕人家说我‘敲竹杠’。”王卫平说,“阿拉有‘瀛洲红帆’船带头,镇里时刻给我们传达着海上积极互助互救的思想,所以亏了钱我也觉得是应该做的。”
王卫平所说的“瀛洲红帆”,是岱山县衢山镇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品牌,也是岱山县全力打造“‘海上枫桥’岱山样本”的一个缩影。
“好事!这样的事情,我们社区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了。”凉峙社区村主任刘仕海告诉记者,衢山是岱山县的渔业重镇,现有各类渔船980余艘。2017年起,衢山镇探索打造“瀛洲红帆”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创评“红帆船”,让渔民党员在抢险救灾、安全生产、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渔区自治水平,目前已有“红帆船”40艘。
衢山镇党委委员汪红波介绍,自“瀛洲红帆”行动开展以来,“红帆船”共开展抢险救灾8次,处理矛盾纠纷54件,组织安全生产自查45次。如2018年1月6日,凉峙03187号渔船成功救起在香港籍货船与巴拿马籍货船碰撞事故中遇险的21名船员。去年第19号台风“苏力”逼近前,“红帆”船老大范海波冒着极大的风险航行32小时,成功地将一艘相距30海里远的遇险渔船拖带至避风港。
近年来,岱山县积极探索新时期“海上枫桥”综合治理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海陆联动、治理协同、和谐共建”理念,以“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提升海上事故防范水平、强化涉海人员教育管理、构建协同治理工作格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打响“瀛洲红帆”“东海渔嫂”等优质品牌,有效地促进了渔区平安稳定。
针对渔业作业人员多元化、作业方式多样化、作业区域远洋化、矛盾纠纷复杂化的特点,2003年起,岱山着力打造并形成由海上综治办、乡镇、渔业合作社组成的三级矛盾纠纷调解体系。目前,岱山县共有渔业合作社43个,县级调解示范船56艘,去年成功调处渔场纠纷86起。
2005年开始,岱山与奉化、温岭等地建立交流平台,完善安全互助互救、敏感重点海域联合巡查、海渔事纠纷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有效改善了跨地区间海事渔事纠纷易升级、难调处的局面。
“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将‘枫桥经验’从陆地推广到海上,实行海陆联动治理调解,并将海区平安延伸到陆上。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海上枫桥’全域全景版。”岱山县综治办副主任曾国良说,除了“瀛洲红帆”这一品牌,近年来岱山县不断充实渔嫂服务队,深耕“渔嫂+”专题活动,打造“渔嫂+禁毒”“渔嫂+安全”“渔嫂+美德”等精品专题。目前,已建成村级渔嫂自组织37个和4个乡镇渔嫂协会,渔嫂志愿者达2000余名。
群防群治,共建共享。近五年来,岱山县海上纠纷下降46.5%,刑事案件下降41.3%,安全生产事故下降64.1%。去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海上群体性事件及海上重大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