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舟山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他从渔家子弟变身指挥远洋船队的企业家
2018-12-29 09:08:1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林上军 何伊伲

  刘波

  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方祥光 俞璐瑶)迎面走来一位风度翩翩的有些年纪的男人,普陀区远洋渔业协会秘书长吴全康介绍:这位是中巨远洋渔业公司的刘董事长。

  刘董名叫刘波,今年57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

  刘波文化程度不高,当初家中条件比较困难,念完初中他就赚钱养家了。刘波的老家在虾峙岛,说起这个岛,渔业战线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这样一句话:浙江渔业看舟山,舟山渔业看普陀,普陀渔业看虾峙。16岁那年,他开始下海当船员。

  刘波从最普通的”斩鱼羹”(船上厨师的助手)做起,因为勤快能干,19岁他就做了三轨(二管轮),20岁当上了二轨(大管轮)。船长调侃说:“不久你可以做老轨(轮机长)了!”刘波回复道:“我喜欢当船长。”30岁那年,刘波不但当上了船长,而且还拥有了自己的拖虾船。2000年,他开始新的“折腾”,与人合股,“驶”向远洋渔业。

  刘波的渔船是舟山也是我国第一批赴北太平洋从事鱿钓作业的渔船。经过几年积累,有了一些本钱,他又“不安分”了。2010年10月,他与3个合伙人共同投资450万元,贷款310万元,在省市区三级财政补助的扶持下,打造了一艘鱿钓船,头两年就钓上鱿鱼4000多吨。

  2010年至现在,“中巨远洋”共投入1.67亿元,先后造船6艘。刘波说:“最新造的2艘船,船型结构合理,抗风能力也强,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先进的鱿钓船。”

  刘波

  说起这些年走过的路,刘波感慨一路走来挺不容易。

  捕鱼人上渔场就像上战场,命悬一线。2000年11月下旬,刘波驾驶一艘300吨级船赴北太平洋作业,遇到12级大风暴。“浪有四五层楼高,风浪大到近距离的船只都看不见。”他说,这时候就考验船长的驾驶技术、避风斗浪技巧了。大风暴期间有吨位更大的船只,浮锚铁链都断了,刘波的船却安然无恙。

  2011年,造“润达610”号远洋鱿钓船时,刘波手头资金紧张,且整个造船业又不景气,贷款难度增大,他一家家银行地跑,贷来150万元。之后,又卖掉了一套原本留给儿子的131平方米婚房,终于凑齐了大部分的造船钱。苦尽甘来,如今捕捞收益渐好,刘波的公司也已成为行业龙头。

  前些年,鱿鱼渔场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阿根廷、秘鲁等海域,可时间一长,这些地区的渔业资源也开始衰退。于是,刘波琢磨着开辟新天地——去赤道试钓。

  凭着多年的捕鱼经验,刘波向船老大面授机宜。通过运用水温测量法,船老大在赤道钓到了成批的鱿鱼。这一开创性的成功举动,使得舟山鱿钓业柳暗花明。目前赤道鱿鱼产量已占舟山鱿鱼总产的70% 。

  为避免同行恶性竞争,去年开始,刘波和其他远洋企业的负责人一起组建了渔业合作社,采取联合销售方式,扭转了销售价低于成本价的被动局面,推动整个鱿鱼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波认为,远洋渔场也应该设立禁渔期,否则公海渔业资源迟早也会衰退。

  下海至今,整整41年过去了。刘波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渔家子弟,到如今成为指挥着一支远洋船队的企业家,刘波的“捕鱼人生”也恰好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

  刘波回忆自己二十七八岁时,曾在一艘台湾渔轮上当船员,当时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引人瞩目。刘波说当时单从渔船装备就能看出,比大陆先进不少。然而,这几年大陆经济发展飞快,渔船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

  “你看,原来我越洋出去打工,现在我的船上有越南人、印尼人,外籍船员占比三分之一,你说变化不大吗?”说这话时,刘波一脸自豪。

标签: 刘波;远洋渔业;鱿鱼;舟山;船长;协会秘书长;北太平洋;普陀区;渔船;赤道
编辑: 郑胜颖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