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展示蜜蜂
编者按:随着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传遍祖国大地。2013年,因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政策落实和为了保护温州大水缸的需求,文成畜牧业开始转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文成山里头飞出了一只蜜蜂,它的勤劳、它的振翅,让文成人再次看到了希望;也就是在这时候,省科技特派员团队为文成养蜂提供了技术支持,让文成人有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力。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7月11日上午在福建登陆。早在得知该台风将在浙南闽北登陆时,省科技特派员王友明和荆宝德就分别从杭州和金华赶到文成,帮助农户们抵御台风,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台风来临,就是我们特派员奔赴一线的战斗号角。这十余年来,都是如此。”
“不务正业”
从1桶到500箱,从开观光车到办种蜂厂
现年40岁的蔡华住在文成县铜铃山景区内。他刚学会走路时就跟着父母来到铜铃山,成年后就在景区内开观光车。2002年的某一天,他在开观光车的时候发现一群野蜂停留在一根柱子上,密密麻麻,预计有上百只。“电视里看到养蜜蜂挺好玩的,要不我也试试?”抱着这种想法,他找来一只被人遗弃的破旧蜂桶,把这群野蜂引了进来。但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从此,他就开始“不务正业”了。
这群蜂落户铜铃山的第一年,蔡华并没有急着打蜜。到了第二年夏天,蔡华小心翼翼地将这个破蜂桶打开,一共打出了15公斤蜂蜜,如果按每公斤100元算,这可是1500元,“要知道,这桶蜜蜂我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在里面,基本上都是放养,所以对我来说这1500元可是纯收入。”第一次尝到蜂蜜的甜头后,蔡华就像是一头贪吃蜂蜜的熊,又是自己打造蜂箱,又是学习养蜂技术,尝试着把蜜蜂分群,繁殖出更多的蜜蜂。但是,等蜜蜂慢慢多起来之后,蔡华发现自己做的蜂箱尺寸不对,跟其他养蜂工具不吻合,于是在2008年,他又把自己做的土蜂箱全部换成标准化蜂箱,从此,他开始大规模养殖蜜蜂,一直到现在。
我现在有500箱左右,都是中华蜂,我们都叫它中蜂。”蔡华说,去年他送出了120箱扶贫蜂来帮助文成的一些贫困农户,又被别人买走100来箱。按照蔡华所说,他家的蜜蜂一年可以产出3000公斤蜜。“我现在计划投资办一家种蜂厂,同时建设一个符合SC认证的灌装蜂蜜的无尘车间。这样我的规模就能再扩大了,也能远销了。”蔡华告诉我们:“王友明老师已经帮我向县里和省里提出补助金的申请,用于标准厂房和种蜂场的建设。2个项目大概可申请到七八十万元的补助经费。我自己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如房屋租赁,场地整理,等资金一到位,就可以干。”蔡华的梦正在变成现实,通过王友明等科技特派员的帮助,把“甜蜜事业”做大做强。
坚持梦想
从追花少年到“蜂王”大叔,到退休年龄依然坚守
在文成养蜂这拨人中,提到阿标大叔,无人不知。从19岁开始,带着蜂箱追着蜜源全国跑,到现在被人称作“蜂王”大叔,赵碎标的养蜂经历可以说富有传奇色彩。
阿标大叔现年64岁,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并不需要靠养蜂来维持生计,但同蜜蜂作伴几十年的他,即使过了退休的年纪,也舍不得离开蜜蜂。他儿子跟他说,你随便做什么事都行,就是别再养蜂了,太辛苦。可是他却对儿子说:“你随便叫我别干什么都行,就是别阻止我养蜂,因为我喜欢。”
提到蜜蜂,阿标大叔总有说不完的话。19岁开始养蜂,在广东繁殖蜜蜂,然后扛着蜂箱追着花跑,花开到哪里,他就追到哪里。从广东到湖南,从湖南到湖北,从湖北到山西,再从山西到内蒙古,就这样一路追下来。“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被我跑遍了。”
1984年,阿标大叔结束追花养蜂的日子,回到老家文成,安心在老家养起蜜蜂。现在,阿标大叔养有蜜蜂600箱,一次产蜜可达4000公斤,一年可以产2~3次蜜,年产蜜量高达上万公斤。身为养蜂能手,在自己养好蜜蜂的同时,他还热心帮助其他农民,教他们养蜂,支持他们养蜂,“蜂王”的外号渐渐传开。
闻风而来
台风天蹲点文成山区,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在台风期间,王友明和荆宝德蹲点文成山区,在相关微信群及时发布消息动态,亲赴一线与广大干部群众一同参与防台,协助桂山干部转移群众,参与大棚加固工作,电话提醒几个大户做好防范工作,并入住农户家,灾后在不同微信群转发灾后自救技术文件,参与灾后农业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尽量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他们忘我无私的帮助,受到了文成农户的称赞。
除了台风期间,他们平时也是文成常客。7月初,记者随王友明、徐大伦两位专家前往铜铃山,蔡华一看到两位专家,就赶紧拿出自己酿的蜂蜜酒,打开盖子捧到徐大伦面前说:“徐老师,您赶紧帮我看看,我这酒酿得怎么样,行不行,还缺些什么不?”蔡华说,虽然他养蜂十几年,积累了一定的养蜂经验,但当和王友明、徐大伦这两位专家接触后,自己就更有目标,更有想法了,现在不仅开始准备酿蜂蜜酒,还打算办种蜂厂和无尘车间,要把蜜蜂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户,助力文成乡村振兴。
对于阿标大叔来说,科技特派员们不仅带来了技术支持,更成为他的“销售员”。荆宝德是辽宁人,在得知阿标大叔的蜂蜜产大于销之后,自告奋勇当起了“销售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帮阿标大叔推广蜂蜜。去年,荆宝德帮阿标大叔推销了上千公斤蜂蜜,成为阿标大叔的“王牌销售员”。而徐大伦则将自己的酿酒工艺倾囊相授,现在,阿标大叔不仅卖蜂蜜,还卖起了蜂蜜发酵酿成的蜂蜜酒。
王友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十几年来扎根文成,给文成农民带来的不只是科技支持,更是给农民们带来了宽广的发展空间。文成,成了他们第二家乡;他们,则成了文成农民的亲人。
赞不绝口
政府部门点赞科技特派员,为文成“美丽事业”助力
2013年,文成开始整治生猪养殖,养猪户纷纷转产转业。就在这时候,王友明和他的伙伴们出现了,提出了中蜂规模养殖,经过几年发展,现在文成县中蜂养殖产业已达3600万元。“虽然中蜂的产值和以前养猪的产值没法比,但中蜂胜在利润高、无污染,对农业还有促进作用。”文成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刘小昌对王友明等人提出的中蜂养殖高度认同。
“发展农业有限,发展工业受限,发展生态产业无限。”文成县委副书记徐清雨这句话中的生态产业,就包括中蜂养殖产业,这是徐清雨对王友明等人提出的中蜂养殖的高度评价。徐清雨表示,由于文成地理位置原因,近年来文成牺牲工业产值200多亿元,亟需产业转型。而探索文成的转型路径,给人给钱很重要,给智慧给路子更重要。
“省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中锋养殖产业,对文成有造血功能。文成有传统的零散养蜂基础,说明文成适合养蜂。有了科技特派员们带来的技术,把文成的零星养蜂向规模养蜂发展,把中蜂产业做成了全产业链。在技术、规模、品牌、高效产出上都起到了支持作用。”徐清雨说,“中蜂养殖是美丽事业,这个美丽事业助推了我们文成的美丽经济。”
省科技特派员简介
王友明,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畜牧专业专家,扎根文成13年,从早年的生猪养殖到肉兔养殖,再到现在的中蜂养殖,为文成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荆宝德,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机电方面专家,为文成的工业和农机提供技术支持。
徐大伦,省科技特派员,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