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走进位于健跳镇三岔村的三门县寅枫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一个个黑色丝网大棚格外显眼。
掀起大棚,一盆盆铁皮石斛有序摆放,上方是一排喷淋装置。整个大棚在黑色丝网上还覆盖了一层塑料薄膜。“喷淋装置和塑料膜,都是根据天气情况,可半自动调节的。”合作社负责人陈慧娟介绍,“我们还安装了监控探头和杀虫灯呢。现在搞农业,必须懂点科技。”
打开陈慧娟的电脑,桌面上安装有农业主体标准化管理平台,点击进入,主体信息维护、宣传推广、投入品、生产过程等一目了然。
“我们在干什么,农林部门通过这个平台都可监管到。”陈慧娟说。
陈慧娟电脑安装的农业主体标准化管理平台,就是由当地自主开发的。2015年,三门县投资300万元,启动了全市首个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这个项目面向农林牧渔产业调查、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安全监控、涉农资金补贴、智慧农资监管等应用需求,主要包括智慧农业数据库、智慧农业软件平台、硬件及网络等三大部分,其中智慧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和农业产业分布管理系统是核心。”三门县农林局质监科科长梅祥勇说,“这个项目为管理者、农技专家、农户之间架起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农产品服务品质。我们边应用边完善,目前已进行了两次开发调整,更加方便生产经营主体操作。”
2015年9月16日开通运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是全市首个上线运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追溯源包括西蓝花、茶叶、青蟹、南美白对虾等三门特色的农产品。当地还设计了专用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面有代表三门的Logo。
“扫描合格证,马上就可获得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这些合格证都是由政府买单的,为此专门每年花费10多万元。设计专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在全省的县(市、区)中,也是不多见的。”梅祥勇说。
见到三门县稞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海亚时,她正忙着发货。“‘双11’,我们销售了40多万元农产品,这几天都忙着发货。”徐海亚介绍,她的农场以种植樱桃小番茄等果蔬为主,并结合现代“物联网+”模式经营。
农场还建有农残检测室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二维码获取果蔬的生产过程。“这些年,我们光在智慧农业方面,就投入了几十万元。”徐海亚介绍,她将农场果蔬从育种到收获全程拍照记录并上传到三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可追溯后,网上微店的营业额迅速翻番。
目前,三门县市级以上示范性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217家生产主体已全部纳入了当地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得益于三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浙江葵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企业负责人方道会说:“很多消费者因为扫过我们的二维码,了解并信赖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