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镇容“旧貌如今换新颜” 三门横渡整治给力又走心
2018-12-03 10:30:17 来源: 台州日报 柳祥宝

  横渡镇位于三门县中心地带,与山相拥,与溪相依,与港相伴。渔盐古道穿镇而过,“上通台温,下接宁绍,往来行人络绎于其间”。古时繁华似锦,如今农渔业却给当地带来了不少问题,群众对“美丽横渡”的期盼越发强烈。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2016年10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横渡镇拉开帷幕。如今的横渡,高颜值的城镇面貌与美丽乡村、美丽庭院交相辉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没了,露天粪坑拆掉了,溪边修起了步行道,我们老百姓最开心。”在横渡土生土长的柳凤刚说。

  强势推进 人居环境大改善

  每天早上,家住横渡老街的郦凤邓会准时起床,到离家不远的公共厕所解手。

  “没想到,人老了反而不用马桶了,闻不到那个味道了。”年近七旬的郦凤邓在老街住了大半辈子,说起新建的公共厕所,他连连称赞。

  “横渡镇农业气息浓厚,基础条件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难度高。”横渡镇党委委员包鑫介绍,环境整治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露天粪坑、猪圈等带来的环境污染。

  据镇里统计,老百姓自建的露天粪坑加上遍布四周的猪圈、牛舍、鸡窝,总量超过800座。平日里不时飘来阵阵异味,尤其到了夏天,有些村民宁愿关窗捂出痱子,也不愿让臭味飘进家里。

  横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就从这里开始。全镇集中开展清理行动68次,清理垃圾1300余吨,拆除露天粪坑568口,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7座,健全公厕环卫保洁制度,明确专职保洁员,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制度。

  露天粪坑的消失只是横渡镇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镇里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鬼叫坑溪、洋龙潭综合整治,实施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在大白溪沿岸建设休闲廊道、跑步绿道等,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好去处。

  内外兼修 整治不能忘了传承

  横渡是一个无工业乡镇,也被游客称为原生态镇。它的自然本真,成为全镇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美丽乡村”品牌的独特优势。

  岩下潘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地村民通过项目化争取资金,建成了由廊桥、流水、果园等构成的生态小村庄。镇政府顺势对外招商引资,启动风情水坊街项目,酒吧、茶楼、当地特色美食小店纷纷入驻,逐渐成为了一个休闲旅游品牌“潘家小镇”。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只有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横渡镇提出“一村一品”,充分考虑各村的地域特色、环境风貌、传统文化等因素,对条件较为成熟的部分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座小城镇的气质,往往深蓄在文化基因中。”包鑫介绍,将彰显文化特色贯穿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全过程,融入本地渔业、农耕、老街、古桥等文化元素,做好环境综合整治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卵石海洋文化景观墙、“十八炮”广场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上国观光古牌坊、古磨盘、古樟树……一系列文化景观节点缀在乡间。同时,横渡镇重点整治沿线大白溪、鬼叫坑溪、穿城而过的洋龙潭,谋划打造诗意境地,力争横渡“处处显文化、处处皆风景”。

  共治共享 美丽环境一起守护

  小城镇颜值提高了,关键还要管得牢。横渡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数字监管智慧化,管护机制长效化,居民参与自治化。

  运用“三化”法宝,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横渡坚持镇村牵头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在城镇建设中充分倾听居民意心声,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提高居民参与度。

  同时,推行“党建+整治”的模式,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为党员干部实践场,由党员负责联系户主房前屋后环境保洁、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党员活动日”等系列活动,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到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中,真正变管理为自治。

  “坚持精致管理,从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理转变。”包鑫说,目前镇里聘请城镇保洁员6名,实行12小时常态化保洁;专职巡查员3名,实行12小时动态巡查,制定详细的督查标准,确保城镇保洁和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横渡还依托“四个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天网”工程,实现天眼全覆盖,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城镇2条街道的违停、违建及占道经营乱象,实现线上视频实时巡查与线下常态管控相结合。

标签: 横渡镇;小城镇;整治;人居环境;粪坑;露天;群众;渔业;公共厕所;美丽乡村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